隔扇窗扇——中国古建筑经典构件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隔扇窗扇——中国古建筑经典构件

一窗一世界,在诗情画意的徽州,门窗演绎了东方美学意境。隔扇又称槅扇、格扇,俗称“格子门”,是古建筑内部进行分隔的主要构件,广泛用于民居室内门窗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观景功能。

隔扇,又称长窗,宋时称格门或格木门,清代用于内檐装修的隔扇又称碧纱橱。通常落地,安装在上槛与下槛之间,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故亦称它为“落地长窗”或“落地门窗”。隔扇是最实用的窗之一。

隔扇的整体构造,以明清最流行称谓为主,大致由格心、绦环板、裙板、抹头四个部分构成。

格心:也称菱花,早期外檐装修的主要装饰手段就是菱花形式,亦有称格眼的。绦环板:俗写套环板,另有夹堂板一说,很少用。宋时称腰华板,简称腰板,亦可写腰花板。

裙板:宋时称障水板,语意不祥;也有写障板的,障碍之板;另有俗称挡板的,仅指素板而言。耦园一处长窗的裙板也极具特色,为雕刻漏空式。抹头:抹在这里变音,读骂。

宋时称腰串,但略有区别,腰串仅指中间部分的横木,而上下两头另有名称。但明清所指凡门窗隔扇上的横木均称抹头,故有六抹头、五抹头之说。

还有一种特殊的隔扇,不设绦环板和裙板,完全以格心形式出现,从上到下皆透光。这类隔扇称之“落地明造”,优点是透光性好,缺点是牢固度差,易损坏。落地明造只在江南建筑中出现,北方地区寒冷风大,使之受限,未曾发现使用。

另外,有类似折屏的隔扇,边梃两足落地,下部设抹头,因为最下边没有绦环板,另装有牙板,一般为壹门形式,曲线优美。这种式样的隔扇较少见,仅用于厅堂的内檐装修。

隔扇有四扇、六扇、八扇之分,扇数的多少一般依据建筑开间大小而定,多布置于厅、堂、馆、轩。这种窗上部分的窗格通透明亮便于采光,窗格花纹也有“海棠十字”“菱花”“冰裂”“如意”等十多种形状。

古代门窗的装饰题材很少单一出现,大部分是多种题材组合,在山水中有人物,在花草中有动物,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再有就是故事戏曲与人物神仙常常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