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由凤凰网主办的“致敬国学: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以“论道武当:传统文化与健康生活”为题,在中国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举行。本次论坛从大众最关心的健康切入,聚焦于中华传统养生智慧在大众生活中的“活化”问题与市场转化策略。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国家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詹石窗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武当高峰论坛上,以“道家人文医疗及其当代价值”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国家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詹石窗应邀出席,并围绕“道家人文医疗及其当代价值” 发表主旨演讲。他从“饮水思源”切入,谈到感恩就是一种人文医疗,并且回顾道家人文医疗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原初道家斋心救治法、古典道家的“三宝”法,以及制度道教通过“道医”对人文医疗的拓展。詹石窗指出,道家的文化价值观,可以用“道、德、善、静、安”这五个字来概括,发掘道家人文医疗的当代价值,要建立在充分发掘道家已有的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协调身心,协调人事,协调人境,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以下为整理后的演讲实录。
引言
刚才主持人王鲁湘先生非常有感触地提到一件事——饮水思源,讲到现在北京的水是从十堰市丹江口这个地方来的,凤凰网总编辑邹明先生也提到这件事。听了他们的话,我体会到一种精神,这就是感恩。我个人以为:感恩就是一种人文医疗。我这样说,大家一时可能还不太理解;我们所以追溯一下黄帝时期,看看先民是怎么感恩的。有文献记载,上古时期,黄帝曾经在甲子年立春的时候带领百官到南郊祭天。为什么祭天?就是以实际行动感谢上天赐予我们很多可吃的,包括米谷、游鱼、飞禽走兽,这是第一层感恩,第二层感恩就是祈求上天保佑大家不要生病,所以感恩已经带有一种疗病的愿望。我觉得感恩很重要,医疗就该从感恩开始。
关于道家与人文医疗的概念
以往不少学者提到道家,一般会说那就是从老子开始,其实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记载,道家在老子之前早已有了,只是当时没有那种概念。所以我们需要知道,道家不仅仅有老子作为理论标志,从时间跨度上看还要更远一点。2014年,国务院参事室规划建立国学馆,其中有一个分馆就叫道家馆,布置时需要把道家的历史以及文化价值观讲清楚。怎么讲道家的历史缘由与发展呢?我提出三大形态:原初道家、古典道家、制度道教。每个历史阶段都跟人文医疗有关。
为什么医疗要提人文?很多病光靠吃药是不行的,还需要精神治疗,包括心理层面的调理,甚至可以说信念也对人的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人文医疗很重要,道家在这方面有很多资源,所以我需要交待一下这个历史脉络。
怎么理解道家人文医疗的概念?就是要用道家已有的人文资源诊断、诊治身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自然环境问题,就是以尊道贵德为宗旨,协调身心、协调人事、协调人境,就是个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环境,通过这种协调达到健康的目的。
道家人文医疗的发展脉络
“原初道家”就是本源性的道家。它孕育于将近八千年前的“人文初祖”伏羲时代,肇端于将近五千年前的黄帝,经过许由、彭祖、姜太公等隐士或社会名流的弘扬而渐成派系。肇端时期的道家,理论尚处草创阶段,组织体系还未形成,但当时的萌芽状态的养生经验则为道家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家一开始就是因应疾病救治需要而产生的,这种情况早在黄帝时期即有蛛丝马迹可寻。
原初道家和人文医疗是什么关系呢?道家有一本书叫做《冲虚真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与资料。毛泽东曾经写过一篇重要文章叫做《愚公移山》,典故就是出自《冲虚真经》,其中第二篇就叫做《黄帝》篇,记载很多黄帝故事。从这本书的记载可知,黄帝早先因为生活比较奢华甚至放荡而生病,弄得面容憔悴,治国琐事也增加很多麻烦,皮肤发黑,问题很严重。后来,黄帝从那些让人起心动念的欢乐场所退出,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修养,恍恍惚惚入梦,在梦里得到启迪,领悟了“斋心服形”的方法,这就是让内心洁净,让外表恢复常态。
过了两千多年,到了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问世,标志古典道家诞生。原初的许多养生治病经验传说积淀为理论,逐渐完善思想体系。其中有很多深邃的命题,例如“去甚、去奢、去泰”,简称“三去”。去甚就是不能有过分的欲望追求,生活要简单。去奢就是不要奢侈地生活,人太奢侈就会生病。至于“去泰”,内涵比较复杂。以往学术界把泰解释为平安,固然没有错,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含义,这就是平衡,它与《易经》的“泰卦”有关系。泰卦的六画符号,下三画为乾,象征阳气上升,上三画为坤,代表阴气下降。这些本来是自然的平衡状态,但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平衡会转化为不平衡,直到占绝对优势。如果条件不具备,人为地一定要搞平衡也是不行的。我的理解,去泰就是不要人为制造一种平衡。老子《道德经》讲的“三去”警戒人们不要做什么,而不是强调你去做什么,说一声“不”,就像中医学里的“泻法”,让人清楚内心过分的欲望,可以把这看作诊治人体和社会的“初疗方”。
有了“初疗方”就有“再疗方”。老子《道德经》讲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可以看作“再疗方”。所谓“慈”就是培育慈悲心,这种慈悲心可以软化过于刚硬的脾气,避免自伤和伤人;所谓“俭”就是生活从简而不铺张浪费。“俭”对于健康好处多多。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证明。譬如吃饭,本来你吃一碗米饭就饱了,但因为好吃,诱惑你拼命吃三碗五碗,结果肠胃撑坏了。如果按照老子讲的“俭”来生活就能够避免这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再说,“不敢为天下先”,其精神就是谦让,表示在在名利面前都要谦让,能够谦让就不会因为争名争利而产生心理应急状态,避免勾心斗角产生内在的心理毒素。老子讲的慈、俭、谦,称作“三宝”,从人文医疗角度看,具有再疗的效果,所以我把这看作“再疗方”。
老子《道德经》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上善若水”,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从人文医疗角度看,这句话具有特别指导意义。刚才主持人王鲁湘先生与邹明总编讲到饮水思源,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其实饮水思源不仅要知晓物质上的水源,还应该追溯精神上的水源。老子讲的“上善若水”就是精神上的水,它象征“大道”。从这个角度看,饮水思源就是弄清我们生活行动的根据,按照大道法则办事,能够这样,就有人文医疗的价值。在这个方面,武当山就是象征。因为武当山在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空间方位系统里对应于“玄武”,代表北方水位,由水而生木,再由木生火,由火生土,由土生金,如此表征四季轮转,五方协和,生生不息。从这个角度看“饮水思源”,可以发现健康生活的奥妙与准则。从饮水思源再回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我个人以为这对于生命具有滋补意义,因此可以看作古典道家人文医疗的“滋补方”。有了这个滋补方,就能够激发人体的精神免疫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和环境关系。
古典道家的人文医疗具有丰富内容,这些内容到了东汉时期被制度道教所吸收和发展。东汉以来,制度道教面对瘟疫流行的问题,积极探索疗治方法,总结经验,形成了系统理论。在《道藏》里有很多的医学著作,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就是得了其中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迪,经过科学实验最后得出的。这个方面,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但如何从人文医疗角度看制度道教的文化遗产,还需要发掘、诠释和总结。这方面内容非常丰富,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日后有机会再来探讨。
谈谈道家人文医疗的核心精神
大家知道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这可以看作儒家文化价值观的一种表述。道家文化价值观如何概括呢?同样可以概括为五个字“道德善静安”。这五个字同样也是道家人文医疗的核心精神即思想总纲。其中,“道”字特别重要。什么是道?老子《道德经》把“道”描述为“天下母”,所谓“母”就是母亲,母亲一定是爱子女的,从这个思路看“道”字,我们不难领悟其中蕴含的“大爱”精神。修道修什么?就是修一份大爱之心。你有大爱,不仅可以治好自己的病,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我认为爱特别重要。爱你的身体、爱你的家庭、爱这个社会、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赖以存在的大自然,这是一种精神引导。
前一段时间,杜佰鸿先生问我是不是在做道家的人文医疗研究。我告诉他,已经写了一本书,大概十多万字。现在四川大学教务处根据这本书稿,安排我录完了一门课,总共十六讲,以后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