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明互鉴 凝聚价值共识——孔子故里高端对话助力全球善治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推动文明互鉴 凝聚价值共识——孔子故里高端对话助力全球善治

新华社济南9月28日电题:推动文明互鉴 凝聚价值共识——孔子故里高端对话助力全球善治

新华社记者袁军宝、孙晓辉、陈国峰

在中国先贤孔子诞辰2573周年之际,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尼山迎来一场文明对话的思想盛宴——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这里开幕。

9月27日拍摄的开幕式活动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9月26日至28日,来自海内外60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尼山,围绕“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主题展开探讨。与会人士认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紧张等困境,需要搭建不同文明平等交流的平台,聚焦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共商破解之道。

当前人类社会既充满无限希望,也面临着重重挑战。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和气候变化给人们带来严峻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南北鸿沟继续拉大,人类社会正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9月27日,与会嘉宾参加开幕式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与会专家认为,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在人类命运日益休戚与共的今天,越来越要求深化文明相处之道,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跨越意识形态藩篱,展示不同文明优长,尊重不同国家对实现共同价值的探索实践,团结合作共克时艰。

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着地缘政治紧张等问题,而文明为未来提供了平台,必须勇敢地跨越边境界限,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不存在优劣之别、高下之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不应该存在歧视、敌视和冲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陈来说,应该促进不同文明的互鉴互学、相融相通,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追求共同性,在维系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前提下,推动文明多样性向着积极、健康、光明的方向发展。

9月27日拍摄的曲阜尼山讲堂(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中华文明自古蕴含着“以和为贵”、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执两用中”的中和理念,“仁者爱人”“兼相爱”的待人处世之道。与会人士认为,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对应对逆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文明互鉴向世界阐释中华文明蕴含的思想智慧,能够促进世界文明从冲突走向共容与和解。”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原院长涂可国说。

四川大学教授申圣超说,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有“和同之辩”,意识到多元共生才能发展、封闭单一必然停滞不前。“以‘和’的理念去对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积极吸收借鉴彼此的优秀文明成果,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她说。

还有专家表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的挑战,借助于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促使各方了解彼此的核心利益关切,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既可防止无端指责他人,也可防止推卸责任、转嫁责任。

专家呼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要坚持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应秉持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理念,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挖掘各种文明的和平合作内涵,借鉴不同文明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有益成果,以文明之光照亮未来发展之路。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