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不是扶不起,而是大智若愚?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刘禅不是扶不起,而是大智若愚?

作者:华德阳

在一般人眼里,刘禅就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

“扶不起的阿斗”,指的是刘禅“烂泥不上墙”;“乐不思蜀”,说的是刘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实,这样评价刘禅并不客观,从《三国演义》中关于刘禅的言行来看,他是假傻真聪明,也可谓大智若愚,否则他不可能称帝在位41年(公元223年登基,公元263年降魏),要知道刘禅是在三国时期,江山轮流做的魏国、吴国、蜀国中,他是唯一一个皇二代,是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魏国出了5位皇帝,吴国出了4位皇帝)。

有人说,蜀国之所以能够与魏国、吴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关键是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成功;诸葛亮死后,刘禅仍能在蜀国当一把手30年,可见刘禅并是一个昏君,否则在诸葛亮死后的不久,要么宦官专权,要么武将黄袍加身,要么刘氏宗族自相残杀,同时期的魏国和吴国就是最好的鲜明对比。

刘禅说话还是比较靠谱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之后,又想北定中原,上《出师表》,刘禅览表曰:“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老神思。”短短几句话,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尊敬,又明确了自己不同意北伐,还表明自己是体恤诸葛亮的辛苦,不是自己不想北伐,而是不是时候。

从这句话来看,刘禅绝对不是一个昏君,但是诸葛亮大权在握,自己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根本不管皇帝是真同意还是假同意。可以说,在功高震主的诸葛亮面前,刘禅说出来的话都是轻飘飘的,即使想有所作为,也是力不从心,毕竟不是打江山的,而是坐江山的。

等诸葛亮出师之日,刘禅是“引百官送于北门外十里”!那个昏君能这样做呢?真正的昏君,这个时候那个是饮酒玩乐,哪有时间送行?

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后,兵败而归,并自请贬官三级,刘禅却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听听这话,难道不是明君所言?

当赵云病故,刘禅“常思念赵云昔日之功,祭葬甚后”,并封赵云的两个儿子分别为虎贲中郎和牙门将。这难道也是昏君所为?

当杨仪应没能官居高位,满口牢骚,刘禅本想杀之,有人进谏,认为功过可以相抵,可以废为庶人,刘禅也能从谏如流。这难道也是昏君所为?

刘禅之所以在魏国弄出“乐不思蜀”的故事,难道不是寄人篱下,装疯卖傻?曹操专权的时代,那几位刘姓皇帝不都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那个不是过一天是一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