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董其昌他们怎么谈论书法:忠奸,雅俗,还是性情?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苏东坡、董其昌他们怎么谈论书法:忠奸,雅俗,还是性情?

不同的人,对于书法有不同的追求。

如果书法的追求仅仅是赏心悦目,它也就无所高明于其他艺术。书法的意义,有很多层次,而其制高点,就是与天地宇宙之心、圣人之意的贯通。所以,有的人想要通过书法弘道兴世,表现出强烈的儒家入世精神。

宇宙之心、圣人之意、文化学术、情怀趣味以及忠奸善恶,无论是一种憧憬,还是一种意气,都应该是有一种境界、气象的。把这样的境界、气象通过“通感”而诉诸书法的神韵,这个逻辑是成立的。透过用笔、结字的蛛丝马迹,辨别书写者的忠奸善恶,这是书法鉴赏者的一种习惯性诉求,也是一种“前见”。

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

董其昌的一生,正处在明朝大厦将倾的多事之秋。早年居官翰林院期间,是其锐意进取的时期,《容台集》中一些这个时期的诗文的确做到了白居易倡导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关心时政,言辞率直。

天启元年,董其昌奉旨采辑万历朝的留中之疏,录为三百帙,又删繁举要,编成《神庙留中奏疏汇要》,“于钩玄提要之中,深寓补阙匡时志”,“冀有以革奸弊而振纪纲,用心至为深远”(薛瀛伯跋)。又对其中议题紧要、议论精凿、可为后事师者,本之亲见亲闻,仿史赞之例,加以“笔断”,“当党争最烈,而能为持平之论,以明正义”(邓之诚序)。

苏轼《黄州寒食帖》

但也只是仅此而已,他没有挽狂澜于既倒的抱负,没有与黑恶势力对立的豪迈。从35岁到80岁,为官18年,归隐27年,躲过了很多血雨腥风,躲在唯美的书画世界之中。

董其昌曾经这么说:“故论书者曰:‘一须人品高。’岂非以品高则闲静无他好萦故耶!”这是把人品高的意义解释为让人远离犬马声色而留心于书法。他又说:“颜清臣忠义大节,唐代冠冕,人以其书传;蔡元长书法似米南宫,书以其人掩。两伤、双美,在人自择耳。”

董其昌论画册(局部)

这段话承认在接受过程中“书”“人”两方面因素会相互影响,但是并没有深究书法风格与人品有什么实际关系。

关于书法的精神写照,苏东坡比较喜欢论忠奸,而董其昌主要论雅俗。善恶与雅俗,都可以透过书法有所传达,但是可能不同人各有偏重。

雅俗是趣味,是方法论;忠奸是品格,是价值观。

讨论雅俗,可以在书法之内,讨论忠奸要结合字外。董其昌书法的趣味,与他做人的方法论是统一的。

董其昌《书苏轼〈醉翁操〉》册 (部分)

身处乱世,他明哲保身,与互相对立的不同门派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他大概总在努力做到无一语伤时、无一事忤人。

杨凝式在五代乱世,当了一个不倒翁,但是他内心有煎熬,发露于书法,所以杨风子的书法很见性情。

杨凝式《夏热帖》

而我们看不出董其昌的乱世焦虑,他当然不是全无心肝,但“谁是谁非暗点头”而已,他回避现实,所有可能的内心冲突都被他化解得无迹可寻。董其昌不是君子儒,也不是小人儒,他有一点“乡愿”的倾向,他的书法除了禅意,也不无乡愿的味道。

原题:《董其昌书法的通感与前见》

作者:何学森(《中国书法报》258期3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