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中华民族报本返始、慎终追远的节日。
作为奠民族之基、开文明先河之人,千百年来,轩辕黄帝被历朝敬仰,万代流芳,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清明时,九州于此公祭,这里也成为无数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思源之地。
大凡中国人,都知道黄帝是中华“人文初祖”。据《史记》的说法,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相传活了一百一十一岁,而在位则有一百年,这样算起来,他是十一岁时登上“帝位”的。黄帝生在远古之时,据说是陕北高原的一个部落酋长,后来率部从陕北黄土高原东下,迁居在河北涿鹿一带。
黄帝是远古文明的肇始者,他以土德著称于世,植农桑,制兵器,造车船,还与建筑营造之事有关,似乎远古百事创举,都有些黄帝的份。《史记 · 五帝本纪》说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真可谓十全十美。因此想来,黄帝十一岁当皇帝,也就不奇怪了。在黄帝征服、开发黄河中下游部落的过程中,形成了华夏族。所以黄帝就成了华夏族的老祖宗。
然而,黄帝既然生在远古,那时一定尚未行帝制,黄帝这一称谓,似乎大可推敲。据说黄帝因属土德,土色为黄,因而该“帝”称“黄”。问题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五色包括阴阳五行的观念,成于战国阴阳家邹衍之学,在远古黄帝时代“黄为土德”的观念尚未形成,因此,黄帝这个名称,大约始于战国,也许远古并无黄帝其人。同样,中国政治史上的帝制,也不是自远古就有的,这本是常识,毋庸赘言。
因此,黄帝是一个半神话、半历史式的人物。相信在远古中华大地上,出现过诸多有威望、有才能的杰出部落首领,他们在部落文化融合、华夏族形成的过程中,起过非常伟大的作用。他(们)一直活在人们心中,在口头传播中代代相传。通过漫长的口头传说、阐释、复制与创作,于是便有黄帝这一先祖伟人的出现。黄帝,实在是中华民族伟大祖先的一个“共名”。
至于说到黄帝陵,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黄帝陵,现在全国好几个地方都有,比方说在甘肃、河南与河北等地都有被称作“黄帝陵冢”的“名胜古迹”。尤其是今陕西延安南的桥山黄帝陵,最为著名。《史记》说:“皇帝崩,葬桥山。”每年祭陵,都在桥山。
其实,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黄帝陵,都是后人根据有关黄帝的传说而建造的。
我们知道,远古葬制极为简陋。《易经 · 系辞传》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其实这还不是最原始的葬制,因为它还有“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的仪则,比如北京山顶洞人的葬法,比这更原始、更简易。黄帝生在远古,有一种说法称其是五千年前的人物。就姑且说是五千年前吧,那时大约还是一个葬者“不封不树”的时代,怎么会有现在桥山黄帝陵这样的坟丘出现呢?
桥山黄帝陵的修建,也是一个美妙的传说。据说黄帝生前某日到今河南某地巡察,突然飞云乱渡,电闪雷鸣,昏天黑地,有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带着黄帝驾云归天去了。但当黄龙与黄帝飞临陕西桥山上空时,黄帝眷恋故土百姓,于是黄龙下降在桥山,老百姓不忍黄帝离去,就死死扯住他的衣带。黄帝呢,只得将其衣冠留下,泪洒桥山而别。后来,百姓为了纪念他们的老祖宗黄帝,就将其衣冠葬于桥山,这便是桥山黄帝陵。
这一传说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是传说中的黄帝与黄龙会驾云飞于天上,这有点神仙飞升的意思,因此这一传说恐怕形成于东汉道教创立之后,或起码在战国的庄子时代。其次,所谓衣冠冢的葬式是后起的,5 000年前的黄帝时代,怎么会有衣冠冢呢?还有,据传说,黄帝本来在河南某地巡察,随黄龙飞渡而去也在河南某地,照理当葬于河南才是,而现在黄帝的衣冠葬在陕西桥山。这一传说,实际反映了黄帝陵到底在河南还是在陕西桥山的争论。
虽然如此,桥山黄帝陵仍是一大名胜。黄帝并非实有其人,这一帝陵实际是因传说而建造的,富于美丽的诗性。这是黄帝陵与其他帝陵的区别所在。
据《黄陵县志》记载,黄帝陵区的轩辕庙始建于汉代,这不能用来证明黄帝陵也始建于汉。根据历代帝王祭陵的记载,最早祭扫黄帝陵的是汉武帝,那是汉元封六年(前105)。继而有北魏明元帝、太武帝与文成帝四度到桥山祭陵。从唐到明清,历代帝王中祭扫黄帝陵者不乏其人。可见桥山黄帝陵的建造,起码在汉武帝之前。
现存黄帝陵丘高3.6米,周长48米,四周有围墙,以砖筑成。陵前树陵碑。围墙正南方又有一通石碑,上书“桥陵龙驭”四字,这是明代遗物。再往南有“古轩辕黄帝桥陵”碑,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立。黄帝庙(即轩辕庙)建在桥山脚下,历经修建,如今更见雄迈伟丽,占地达10余亩,四周也有围墙。此庙主立面为三间制,飞檐赤柱,额上题有“轩辕庙”三字。正门之内是碑亭,四十余块石碑矗立其中,主要是明清时御制颂词及历代重修陵庙的碑文,其中年代最久的为北宋嘉祐年间所立。还有祭殿,作为黄帝庙的主体建筑,正门上方高悬“人文初祖”四字,为陈垣手书。祭殿内设神座,上书“轩辕黄帝之位”。有一株“轩辕柏”,高19米,下围粗达10余米,七人难以合抱,极为罕见,传说是黄帝亲手所植。
从建筑美学上看,黄帝陵的审美价值在于庄严与肃穆,气度不凡,而其文化价值更值得重视。黄帝陵的深沉文化主题,是子裔对黄帝祖先的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天下游子、世界华裔来祭黄陵,有一种踏上故国、亲吻血土一般的诚衷。古人云,“山前紫气使车临,山下黄陵帝阙深”。帝阙之深,正是深在对黄帝这一中华先祖“共名”的恋情上。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