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文化融入国乐,在复刻石窟赏琵琶是什么体验?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印刷文化融入国乐,在复刻石窟赏琵琶是什么体验?

琵琶传承千年,壁画中多次出现琵琶形象,诗人们热衷于在诗词歌赋中对琵琶借物抒情,敦煌琵琶谱、工尺谱里,琵琶声声不息传播至今,“印”与“画”功不可没。

16日晚,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打造了印刷文化与国乐文化融合的亲子主题音乐会“时空印画”。洞窟本身有天然的混响效果,在其中演奏,观众席地而坐,足以感受穿越时空的对话。多组亲子家庭探秘寻宝,在光影流波中寻觅传统印刷术与现代数字生活的内在联系,沉浸在非遗琵琶带来的声画艺术之美,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此次音乐会创意源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藏照相铜版上的琵琶女形象。活动采用沉浸式音乐会形式,让青少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共鸣”能“共情”,让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互通共融,用寓教于乐、亲子互动、舞台展演等多元新形式,帮助青少年了解并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系列演出计划在2024年不同节气持续上演,为喜爱传统文化的大小观众带来视觉与精神享受,打造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上海东宫艺术团的琵琶演奏家们以琴弦为媒,乐声为引,在现场带来“唐琵琶”“五弦琵琶”“明清琵琶”“现代琵琶”和“电琵琶”,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画之旅。

第一首曲目瀛洲古调《月儿高》在博物馆二楼弹奏,演奏家妆造复原了馆藏文物照相铜板的琵琶女形象,怀抱明清琵琶,丝弦特有的古声缓缓响起。早在唐代,就有“合四上尺工凡六五一”等字样表示音高,以特殊字符标记手指位置来记谱。曲目采用《月儿高》的工尺谱作为主要视觉元素,以此显示音乐与出版密不可分的关系。

演出中三首原创曲目主题风格鲜明 。《申东击西》在印刷工坊开演,演奏家们在沉睡的古老印刷机械旁演奏出隆隆的金属轰鸣旋律。在龟兹洞窟里响起的《耀》,两位演奏者扮演“日”与“月”,唐琵琶与五弦琵琶扬声拟日,抑声仿月,与壁画中的情境遥相辉映。《时空印画》在充满科技感的数字出版馆中演奏,电琵琶一声开场,科技与文化碰撞交织,绘成一帧帧绮丽的时空印画。

非遗音乐与近现代出版的时空碰撞,是工尺古谱中传承的瀛洲古调,是照相铜板上留下的无名琵琶琴姬,是机械铿锵声中奏响的近代出版旋律,也是龟兹石窟中穿越千年的乐舞飞天,还有科技电流与古乐文化碰撞交织的绮丽幻境,活动将每层场馆做了时空划分,对馆内文物做精细发掘,堪称“量身定制”的传统文化之旅。

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参与者介绍三楼数字技术还原洞窟展项,还原新疆克孜尔石窟38窟、17窟和库木图拉石窟的穹顶。其中38窟有音乐家合唱窟的美誉,天宫伎乐壁画中出现的乐器有横笛、阮咸、箜篌、琵琶、筚篥、铜钹、排箫、腊鼓等,见证了丝路乐舞艺术在古龟兹交汇融合的历史。

互动游戏环节,在三楼印刷技术馆找到珍藏有琵琶女形象的照相铜板,可获博物馆专属印章,观众在翻动翻翻板发现教课书中五彩石印的“金琵琶”图案还得到有琵琶元素的新年礼物。

据悉,“时空印画”沉浸式亲子主题音乐会(琵琶专场)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主办,沪东工人文化宫协办,中国福利会儿童教育传媒中心承办。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