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惊艳亮相 尽览名家风采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重磅丨《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惊艳亮相 尽览名家风采

《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刘梦溪主编,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已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正式出版。这套丛书刚一亮相,便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洵可谓一大文化盛事。它既是《中国文化》杂志三十余年优秀成果的选编,也可视作近三十多年我国学术界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总;既是关心世界中国学风景的有识之士必备的参考书,也是学术研究者和写作者们的问道津梁,更是有志于在汉语世界立言者们的启程之阶。就作者阵容及选编文章的品质而论,有学者赞叹简直是“全中华圈文化学者的总体站队”。

《中国文化》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文化》杂志社编辑出版,于1988年筹办,1989年创刊,是国内唯一一家在北京、香港、台湾同时以繁体字印行的学术刊物。三十多年来,《中国文化》始终秉持“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的办刊宗旨,在广为汲纳国外各种新观念的同时,刻刻不忘本民族的历史地位。了解此刊的行内专家将“它厚重,它学术,它名士,它低调,它性情”,视作《中国文化》的品格。

创刊至今,《中国文化》已出版五十多期,总字数达2000多万,获国内外学界人士一致好评。该刊开辟诸多学术专栏,主要包括“文史新篇”“专学研究”“古典新义”“文化与传统”“经学与史学”“文物与考古”“学术史论衡”“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播”“古代科技与文明”“明清文化思潮”“现代文化现象”“文学的文化学阐释”“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国学与汉学”“学人寄语”“学林人物志”“文献辑存”“旧学商量”“序跋与书评”等。

不夸张地说,《中国文化》就是当世研究和阐扬中国文化的一部不可复制的传奇。该刊网罗了海内外华文世界的一流学术人物、一流学术文章,既坚守着中国文化应有的尊严和传统,又敏锐地“从现代看传统,从世界看中国”,深具文化风向标的引领作用。三十余年来,刘梦溪先生一直亲任主编,以文史大家的慧眼和静气,选题选人、分门定类,每年一春一秋两刊,便有文化《春秋》之大观。三十年精要𢑥编成集,置诸书案,皇皇巨制,当世优秀学者的关切与覃思尽收眼底。

《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共12卷。

厚厚的《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是时间沉淀的智慧结晶。为总结经验、汇聚成果、交流学术、留住历史,主编刘梦溪和副研究员周瑾躬行其事,前后二十余稿,直至2021年9月,终于形成共十二个专题,厘定为十二卷的最后选目定篇,涵盖了哲学、史学、文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化学、艺术学、宗教学、民俗学等领域,以及传统经学、诸子学和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等专门之学,更兼有文化现象学、民间信仰与民俗等跨学科领域。所收大都是名家之作,如钱穆、冯友兰、钱锺书、季羡林等老辈,以及新时期活跃的学者王元化、汤一介、乐黛云、李泽厚、李学勤、裘锡圭、金耀基、冯其庸等,以及李零、葛兆光、陈平原、刘小枫、扬之水等中坚力量。

刘梦溪先生在该选编的前记中介绍:

第一卷《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用的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最后一篇文章的原标题,该文首发于台湾《联合报》,经钱夫人胡美琦先生授权,大陆交由《中国文化》刊载。此文于1991年秋季号刊出后,引起学界热烈反响,季羡林、蔡尚思、杜维明等硕学纷纷著文予以回应,杜维明称钱穆先生的文章为“证道书”。第一卷即围绕此一题义展开,主要探讨中国文化的特质、价值取向和对人类的普世意义,包括总论、分论、与其他文化系统比较研究及对未来的展望。

第二卷《三教论衡》,是对中国文化的主干——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深入研究。第三卷《经学和史学》,是对传统学术的经史之学的专题研究。第四卷《甲骨学、简帛学、敦煌学、考古学》,是对学术史的专学和显学部分所做的研究,此一领域非专业学者很难置喙。第五卷《学术史的视域》,是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优选专集。第六卷《旧学商量》,是就中国学术各题点的商榷讨论。第七卷《思想与人物》,是对中国文化最活跃的部分思想和人物的专论。第八卷《明清文化思潮》和第九卷《现代文化现象》,是研究中国历史两个关键转变期的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思想走向。第十卷《信仰与民俗》,集中研究中国文化的精神礼俗,很多文章堪称“绝活”。第十一卷《古代科技与文化传播》,是《中国文化》杂志特别关注的学术领域,三十年来刊载的这方面的好文章,很多都精选在这里了。第十二卷《艺文与审美》,是对古今艺术、文学,包括书法、绘画、艺文理论等审美现象的研究。

每一卷都是关于中国文化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题,由于作者大都是大师级人物,或声望显赫的国内外一流学者以及成就突出的中青年才俊,使得每个专题的研究都有相当的学术深度,学者们一个一个的个案研究,往往具有领先性和突破性。

主编简介】刘梦溪,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主编,中国文化史和学术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1996)、《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初版2008、增订版2018)、《陈寅恪的学说》(2014)、《马一浮与国学》(2015)、《学术与传统》(上中下三卷,2017)、《陈寅恪论稿》(2018)、《中国文化的张力》(2019)、《王国维与陈寅恪》(2020)、《国学与经学》(2021)、《七十述学》(2018)、《八十梦忆》(2022)等。

名家推荐

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

世界上有很多事,隔了二十年,就不能看了。而这个创刊词还真是能看,而且很好看。这是我今天的一个感想。这么办刊物,也还不错。首先,这半年刊,就不错。我们已经习惯了月刊,最少的是双月刊,季刊都不多,半年刊就更少了。它不可能太热,居然能坚持到现在,居然还能有一个二十年的纪念。我个人非常佩服,觉得很不容易。

清史专家·戴逸 ——

我非常喜欢这个刊物。这个刊物有特殊的学术品格,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边,比较少,可以说凤毛麟角。很多杂志每年出12期或者6期,在我看来,很多是空话、废话、套话。《中国文化》这个刊物,很实在,有它的学术品格,有独立性,不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被官场市场所左右。

哲学家·汤一介——

八十年代以后,梦溪这本杂志办了二十年,从历史看来,这是一本可以留下来、让大家参考的重要杂志。在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杂志留下来了,但是非常有影响的,也是有限的。

历史学家·李学勤——

《 中国文化 》之所以为《 中国文化 》者,我想这是由于它的文化理想和人文胸怀。《 中国文化 》确实是一本具有独特学术风格和学术个性的刊物。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

文史学者、红学家·冯其庸——

这个刊物的方针、路子,我觉得做得也很对。第一是纯学术的,不谈其他的问题。这点也很难做到,可是我们还是做到了。纯学术,没有大吹大捧,很低调。我觉得,低调比高调要好得多。

北京大学博雅讲习教授·陈平原——

这个杂志里的文章,很大程度带有个人的性情在里边,是学问,是文章,同时是性情,没办法被归纳到现在这个日益僵硬的学术体制里面去。相当一部分文章是探索中国文化的基因,这是很深入的钻研,另外一些文章是讲我们今天的人怎么来解释过去的文化。

学者·余世存——

三十年来,我们第一次集中了如此规模的学者及其学术思想成果。皇皇巨册,表露出一个时代的气象、格局。每一个专题都关乎时代社会和文化重大的学术命题及文化专题,中国文化人的当代视野、格局和关怀,于此丛书一览无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