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什么中华民族叫“华夏”?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读书|为什么中华民族叫“华夏”?

《万古斯文》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文化是世界四大原生文化之一,也只有中国文化如滔滔“江河万古长流,绵延至今”。本书从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自身特质、国际条件等诸多方面,将中国文化的辉煌一一写来,让现代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增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它既是一本中华文化的悠悠历史,也是中国文化的精要常识。

>>内文选读:

混血的龙(节选)

在神话传说时代,中华先民的血统便不相一致。生活在渭河流域到黄河中游地区的是古羌人,相传炎帝即为他们的首领。生活在黄河下游和江淮流域的是古夷人,共有九部,称“九夷”,相传太嗥、少嗥是他们的祖先。生活在北方的,有戎人和狄人,他们奉黄帝为自己的始祖。在江汉之间则居住着古苗人,古籍里称他们为“三苗”。在更南边,则有所谓“南蛮”人,生息于五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羌人、夷人、戎人、狄人、苗人和蛮人都由众多的氏族、部落组成。“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氏族部落的不断迁移和相互交往的扩大,各个部落之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形成相反的利益,而在另一些时候和另一些地方又形成了相同的利益,由此引起了各个部落的分化和组合、战争和联盟,逐渐形成为不同的民族。”

羌、夷、戎、狄、苗、蛮的某些氏族、部落先后融合而成汉族,其余的则分别演化成数十个少数民族,他们共同组成了现今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大致划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区。华夏集团内又分为两支,一支称黄帝,一支称炎帝(黄帝和炎帝,均应作氏族的拟人化称号看待)。神话传说中“怒触不周山”的桀骜不驯的共工氏,也属于这个集团。

夏、商、周人的始祖,都与黄帝有联系。夏人的始祖是治水的大禹,而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商人的始祖契,相传为简狄吞食玄鸟之卵而生,这简狄原是黄帝曾孙帝喾的次妃。相传周人的始祖后稷为姜嫄踏天帝足印感怀而产,这姜嫄正是帝喾的元妃。正因为如此,黄帝便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祭奠的先祖,华夏集团亦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及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太皞、少皞以及与黄帝恶战的蚩尤、射日的后羿,都属于这个集团。苗蛮集团主要活动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如若向东延伸,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也可归于此集团。大名鼎鼎的伏羲、女娲,还有三苗、骧兜、祝融氏,都属于这个集团。

三大集团之间,既有和平相处的安宁,也有相互争夺的惨烈。这首先要从华夏集团内部黄、炎二帝的兄弟阋墙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私有观念的萌生,不同部落之间的利益与习尚冲突,终于导致豆萁相煎,同室操戈。这是一场残酷的争斗。“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双方直战得血流漂杵,日月无光,最后炎帝向东南方向溃败,渐与东夷和苗蛮集团融合。黄帝后来独自成为华夏集团的代表,这是重要原因。炎帝流落东方,其后裔蚩尤,成为东夷集团内十分枭悍的一支。蚩尤犯上作乱,驱逐了炎帝,自己取而代之,仍不满足,又率领部属向华夏集团掩杀过来。黄帝被迫在“涿鹿之野”布下阵势,与蚩尤决一死战。蚩尤战败,被处死于黎山之丘,他戴过的枷锁,被掷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化为一片火红的枫树林。

在南方,由于苗蛮集团比较原始的巫术与华夏集团比较进步的、带有浓厚宗教气味的巫教格格不入,加之物质利益的冲突,双方由小规模的冲突发展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是其开端;“舜却苗民,更易其俗”是其中期:“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才告结束。战争以苗蛮集团的失败而告终,中原地区较先进的巫教风俗,也在两湖三湘之地流行开来。华夏集团连续的胜利,巩固了自己的主流地位,“华夏”也进而成为后来的汉族,乃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称号。华夏集团及他所代表的汉族之所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占有领导的地位,不仅因为其人口众多,又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居于统治地位,而且相对于各民族来讲,其文化发展水平始终都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正因为如此,即使在其他民族入主中原时期,执掌政治权力的其他民族统治集团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文化方面向汉族“认同”,于是,“征服者被征服”的历史场面便不止一次地被重演。以满洲贵族入主中原的清代康熙皇帝祭祖时宣称“卜世周垂历,开基汉启疆”,十分明白地表露出向华夏文化认同的文化“续统”意识。

当然,另一方面,华夏文化也从周边文化中多方吸取营养,并因此获得了蓬勃旺盛的生机。“用夏变夷”与“用夷变夏”的双向交融,最终促成中国文化汲纳吞吐、兼收并蓄的博大风范。在这一过程中,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宝贵贡献。中华民族多元组成的历史依据,还得到民俗学方面的充分论证。

作者:

文: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编辑:袁琭璐责任编辑:朱自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