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同光中兴” 是一个独特且关键的时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创,清政府风雨飘摇,却也在这内忧外患中,开启了一段短暂的复兴之路。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在慈禧太后的掌控以及恭亲王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众能臣的努力下,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封建统治政权得到了暂时的巩固。这一时期,“洋务运动” 开展得如火如荼,西方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被引入,新式海陆军得以编练,近代军工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企业像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纷纷创办 ,新式学校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也相继建立,留学生被派遣到海外,一幅看似生机勃勃的中兴景象徐徐展开。但甲午战争的惨败,无情地宣告了这场中兴的落幕,它不过是封建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瓷器制造业也受到了深刻影响。景德镇御窑厂作为官窑瓷器的生产重地,在光绪年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光绪皇帝为了国家复兴,拨巨款支持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加强管理,这使得景德镇官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光绪官窑瓷器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制瓷工艺,还融入了新元素与创新,在晚清瓷器中占据了特殊地位,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光绪皇帝
同时,光绪官窑瓷器出现了烧造数量大、品种丰富的特点。究其原因,慈禧太后的个人喜好和需求是重要因素之一。她生活奢靡,对瓷器的需求量大,且对瓷器的品质和样式要求极高。为了满足她的生日庆典、宫廷陈设和日常使用等需求,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量精美瓷器。像光绪十年(1884 年),慈禧五十寿辰时,就花费白银 15000 两制作观赏赐瓷;光绪二十年(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她仍耗费白银 128400 两,烧制两批瓷器用于六十大寿 。
另外,光绪官窑瓷器烧造也有着一定的政治目的。在国家面临困境时,通过烧造精美的官窑瓷器,展示国力,彰显皇家威严,稳定民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民族自信心。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为瓷器烧造提供了基础。虽然国家财政困难,但民间经济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有了一定发展,商业贸易活动增多,对瓷器的市场需求也相应增加,这也促使官窑瓷器在保证宫廷需求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
独具匠心的工艺特色
光绪官窑瓷器之所以能在晚清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为收藏界的宠儿,与其独具匠心的工艺特色密不可分。从胎质与釉色的精心调配,到造型的巧妙设计,再到绘画与装饰的细腻雕琢,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一)胎质与釉色
光绪官窑瓷器的胎质细腻,瓷土经过精细淘洗和加工,杂质极少,胎体薄厚适中,拿在手中,手感舒适。这种细腻的胎质,为瓷器的成型和后续装饰提供了良好基础。就像清光绪霁蓝釉胆式瓶,其胎质细腻坚实,使得瓶身线条能够流畅地展现,在灯光下,胎体隐隐透光,质感十足。
清光绪天青釉象耳琮式瓶
其釉色更是丰富多样,有翠青、豆青、天青、仿汝釉、仿官釉等 。釉面光洁,色泽饱满,呈现出亮丽的光泽。以青花瓷为例,光绪官窑的青花瓷器釉色鲜艳,蓝色纯净,仿佛是将湛蓝的天空凝于瓷器之上。釉下的蓝色颜料渗透到瓷胎中,形成的纹饰精细细腻,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清光绪青花缠枝花卉纹碗,碗身的青花缠枝花卉图案,线条流畅,青花发色鲜艳明快,每一片花瓣、每一根枝叶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在洁白的釉面映衬下,更显清新雅致。
(二)造型之美
光绪官窑瓷器的造型丰富多样,既有对传统器型的继承,又有创新的独特设计。传统的碗、盘、瓶等器型,在光绪官窑中制作得更加规整,线条更加流畅。像常见的赏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造型简洁大方,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优雅而端庄的感觉。
粉彩秋操纪念杯
同时,光绪官窑也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造型。比如粉彩秋操纪念杯,其造型独特,是为了纪念某次军事秋操活动而烧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还有官窑荷叶式盖罐,以荷叶为灵感,设计出独特的罐盖,造型别致,充满了生活情趣 。这些创新的造型,不仅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的创新精神,也为光绪官窑瓷器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绘画与装饰
光绪官窑瓷器的绘画题材广泛,涵盖了宗教、神话、历史、人物、花卉、鸟兽等丰富的主题。绘画技法精湛,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在清光绪粉彩荷花鹭鸶纹碗上,荷花盛开,白鹭悠然伫立,画面布局得当,构图和谐,笔法细腻,荷花的粉嫩、荷叶的翠绿、白鹭的洁白,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装饰手法上,光绪官窑瓷器运用了多种方式,除了传统的青花、五彩、斗彩等,还常常运用仿古和创新的手法。在一些瓷器上,能看到模仿康熙、乾隆时期的绘画风格和装饰技法,同时又融入了光绪时期的特色,使得作品更具个性和艺术性。比如一些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在继承乾隆粉彩工艺的基础上,又在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上展现出光绪时期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与前朝官窑的对比碰撞
(一)与康熙官窑的对比
康熙一朝,历经 61 年,是清代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瓷器制作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 。而光绪官窑瓷器在 “同光中兴” 时期,也有一定的发展,且光绪官窑有仿康熙、乾隆青花瓷的特点,优质仿品几可乱真,这就使得区分二者成为瓷器鉴赏中的重要课题。
从制作工艺来看,康熙瓷器旋胎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内部虽少有精细处理,但常见清晰的手拉胎痕迹,底足规矩,处理圆润光滑 。像康熙青花山水纹瓶,其制作工艺精湛,旋胎痕迹自然流畅,底足的处理更是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光绪瓷器在旋胎上胎体相对轻薄,底足处理时棱角不够清晰,有拖泥带水之感。比如光绪仿康熙的青花瓷瓶,在底足的处理上就显得不够利落,与康熙时期的瓷器有明显差异。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瓷盘
在胎质方面,康熙瓷器胎质细密、洁白、坚实,仿佛是精心雕琢的美玉,质地纯净。而光绪瓷器的胎质则比较粗松,颜色呈灰黄色,质感上明显不如康熙瓷器。将康熙的青花瓷盘与光绪的青花瓷盘放在一起对比,就能清晰地看到胎质上的差别,康熙瓷盘的胎质紧密,光绪瓷盘的胎质则略显疏松。
画工上,康熙瓷器线条流畅,注重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像康熙青花人物纹笔筒,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线条勾勒精准,画面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光绪瓷器的线条则较为柔软、纤细,力度不足,虽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康熙瓷器显得无力,绘画内容也少有创新 。比如光绪的青花花卉纹碗,花卉的线条不够挺拔,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也不如康熙时期的瓷器。
釉质上,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呈半透明的淡青色,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也有部分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白色且常有爆釉现象的瓷器,这类与光绪瓷器较为接近。不过光绪瓷器釉质更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如康熙的天蓝釉瓷瓶,釉质肥厚,色泽淡雅,而光绪的类似釉色瓷器,釉质则相对单薄,光泽度也有所不同。
(二)在晚清官窑中的地位
在晚清的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烧制的官窑器中,光绪官窑瓷器在品种、数量和制作工艺上都位居首位,堪称晚清官窑瓷器之首。
咸丰年间,内忧外患严重,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英、法等列强又虎视眈眈,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生产凋敝,制瓷业也受到重创,愈加衰落。咸丰五年(1855 年),景德镇御窑厂在兵火中被毁,此后基本停烧,这导致咸丰一朝的制瓷数量极为有限,传世品稀少,青花瓷等瓷器产量也不多,且均为小而精的器物 。
同治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制作量和传世量都比较少。官窑器中比较特殊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一般器型硕大,彩绘多红色,寓意多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等,但存世极少。还有慈禧用瓷,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 “大雅斋” 楷书款及 “天地一家春” 印章式篆书款、外底有 “永庆长春” 红彩楷书款 。
光绪年间,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同光中兴” 的格局使得清廷有了一定的财力支持瓷器烧造。据《清档》记载,从光绪元年(1875 年)烧制大量龙缸、青花、粉彩器开始,至慈禧七十大寿(1904 年)烧制的成套餐具、圆器类止,共耗费白银 30 万两,数量之巨为晚清各朝之最。景德镇制瓷业也有所恢复,烧制的官窑瓷器不仅囊括了前朝的各个品种,还进行了创新,独具清雅精致之风 。光绪官窑瓷器的造型比道光、咸丰和同治时期丰富得多,凡是康、雍、乾时期有的较高档的品种,光绪时期都有仿制,其中仿康熙、乾隆的精品已经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堪称晚清中国手工制瓷的巅峰之作 。
宣统朝历时较短,官窑瓷器少而精良,造型与前朝规格一致,仍为传统形制,只是胎体比以前轻薄,器形较大且比前朝规整。虽然在工艺上有一定进步,但从整体的品种丰富度和制作数量来看,还是难以与光绪官窑瓷器相比 。
由此可见,光绪官窑瓷器凭借其在品种、数量和制作工艺上的优势,在晚清官窑瓷器中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可忽视的光辉篇章。
光绪官窑的市场价值与收藏意义
总的来说,光绪官窑瓷器,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不仅在艺术领域绽放着独特光彩,在市场上也备受瞩目,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和深远的收藏意义。
在当今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光绪官窑瓷器的价格一路攀升,屡创新高。2019 年北京保利秋拍,一件光绪官窑青花矾红云龙纹盘以 345 万元成交,而一件光绪官窑青花婴戏纹碗更是以 414 万元高价落槌 。2022 年保利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清光绪黄地粉彩 “万寿无疆” 百蝶盖碗(一对)成交价为 460,000 元,粉红地墨彩花卉纹狮耳大瓶以 1,725,000 元的高价成交 。这些令人惊叹的成交价格,彰显了光绪官窑瓷器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和巨大的价值潜力。
光绪官窑瓷器价格高昂的背后,有着诸多因素。其精湛的工艺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光绪官窑瓷器的存世量稀少,尤其是精品更是难得一见。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变迁,许多光绪官窑瓷器在战乱、动荡中损毁,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数量有限,正所谓 “物以稀为贵”,这也使得其市场价值不断攀升 。
除了经济价值,光绪官窑瓷器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晚清社会和制瓷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它见证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比如,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图案中,我们能了解到晚清时期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和人们的精神追求;通过对瓷器制作工艺的研究,我们可以探寻当时制瓷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脉络 。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光绪官窑瓷器,不仅是拥有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每一件光绪官窑瓷器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在欣赏和把玩的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