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詹石窗:《哪吒2》“急急如律令”何以扣人心弦?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对话詹石窗:《哪吒2》“急急如律令”何以扣人心弦?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不仅刷新了多项纪录,更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影片中“急急如律令”的台词,激发了无数人对道家文化的浓厚兴趣。从上映以来,关于它的翻译、解读与讨论,频频冲进话题热榜。那么,“急急如律令”只是一句神秘的咒语吗?它究竟隐藏了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哪些密码?当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电影激活并迅速“出圈”后,又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国际传播带来哪些启示呢?围绕这些问题,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海内外著名的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专家詹石窗先生接受了凤凰网国学频道创始主编柳理的独家专访。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一、出处:道家文化的千年传承

凤凰网国学:詹教授,您好!《哪吒2》的上映,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热烈反响,其中“急急如律令”这句台词备受关注和讨论。您能否先为我们解释一下“急急如律令”的出处和它在道教文化中的意义?

詹石窗:新春之际见到老朋友特别高兴!我很乐意在这里分享一些关于“急急如律令”的知识。在探寻“急急如律令”这一咒语的来源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古老而深邃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之中。中国文化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道家文化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急急如律令”这句咒语则是道家文化传承千年的独特印记。

汉代,那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在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逐渐稳定,国家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公文用语也开始呈现出严谨、规范且富有权威性的特点。“急急如律令”最初便是汉代公文中的用语,从《史记》卷六十《三王世家》以及卷一百二十一《儒林传》,还有《汉书》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都可找到“如律令”的话语,它所传达的是官府命令的强制性与紧迫性。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官员们手持公文,传达着朝廷的政令,“急急如律令”就像是一声威严的号角,命令人们必须立即执行,如同法律般不可违抗。这种权威性的表达在当时的社会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道家思想主要传承者的制度道教在中国大地上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以辅佐刘邦打天下的张良等汉代一批高级文官和将领都雅好道家,信仰黄老道;其后在东汉时期,张良的后裔张陵(即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之道,被尊为“天师”。道经记载,张陵当过江州令,不仅谙熟老子《道德经》,而且把大禹时代就流传的模仿巨鸟行进步法的养生术更新为“步罡踏斗”,并且作为祝祷天地神明的礼仪法度。与此同时,引入了官方文书常用的“如律令”,加上“急急”二字,成为咒语结尾的基本用语。这一点,我们从汉代传下来的《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即可略见一二。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的道士也常常称呼自己为道家,将“急急如律令”推而广之的道教其实也与先秦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关系十分密切。从文化传承这个角度说,道教也可以归入道家之大系。

自先秦以来,包括制度道教在内的道家经典著作众多,这些经典犹如一座座智慧的山峰,承载着文化思想和修行方法。在《太上三洞神咒》等典籍中,“急急如律令”频繁出现。在道家的文化体系里,存在着一个宏大而神秘的宇宙观,即“天人感应”。这个观念认为,天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人间的善恶行为会影响上天的意志,而上天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人间作出回应。在道教的法术仪式中,“急急如律令”被用于召唤神灵力量,强化法术效力。当道士念起咒语,以“急急如律令”结尾时,仿佛在搭建一座沟通人神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道士们可以驱动法宝,借助神灵的力量来实现各种目的。这一咒语成为了道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开启了道教法术神秘而奇妙的大门。

二、象征意义:权威性与天人合一的仪式感

凤凰网国学:您刚才谈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权威性”,一个是“天人感应”。《哪吒2》中,“急急如律令”咒语和一些道具的设计,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您怎么解读这种象征性?

詹石窗:是的。在《哪吒2》这部充满奇幻色彩的作品中,“急急如律令”所蕴含的权威性被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一权威性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对于世界秩序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法则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它如同一个巨大而无形的框架,规范着世间万物的运行。而人间的法律则是人类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秩序而制定的准则,二者虽然存在于不同的层面,但都体现了一种规则性的力量。“急急如律令”中的“律令”一词,巧妙地将自然法则与人间法律结合在了一起。在影片中,当太乙真人念起咒语驱动乾坤圈等法宝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法术动作,更是一种权威性的具象化表现。乾坤圈,作为一件具有神奇力量的法宝,它的驱动需要咒语的加持。这一设定暗示着“规则之力”的强大,它凌驾于个体意志之上。就像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自然界的规律还是社会的法律,它们都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意愿而改变。太乙真人作为一个修行者,他通过咒语来运用规则之力,这体现了他在道教修行体系中的地位和能力。他能够借助这一权威性的力量来驾驭法宝,完成各种神奇的事情,这也是对道教文化中关于规则尊崇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这种权威性在故事中还有着更深层次的作用。它构建了故事中的力量体系,使得各种角色的行为和能力都有了合理的依据。例如,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或者解决棘手的问题时,太乙真人的咒语成为了一种关键的力量源泉。他的权威性不仅仅体现在他自身的法术高强上,更体现在他能够遵循并运用规则之力。这一设定也向观众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在任何一个体系中,无论是神话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存在着规则,而遵循规则往往能够获得相应的力量。

凤凰网国学:影片中,“急急如律令”的使用,不仅让观众看到了道教的某些科仪,还会产生从“天人沟通”到“天人合一”的即视感,当然也是仪式感。您怎么解读这种仪式感?

詹石窗:对,在《哪吒2》中,“急急如律令”的咒语节奏与韵律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仪式感。我们先来深入理解一下这种节奏与韵律的意义。

“急急”这一重复的词汇,就像是一种强烈的节奏鼓点,它在咒语中不断地敲击着,增强了整个施法过程的紧迫感和庄重感。这种节奏感并非是随意为之,而是与道教的哲学思想紧密相连。道教强调“顺应天道”,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规律。在《哪吒2》中,这种哲学思想通过咒语的视听语言得到了转化。当太乙真人念起咒语时,那种节奏和韵律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的道教仪式现场。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古老的道观中,道士们身着道袍,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词,周围弥漫着神秘的气息。这种仪式感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剧情,让故事更加精彩和富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种东方神秘主义的审美体验。

这种审美体验是独特而深刻的。它融合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元素。从视觉上看,太乙真人施法时的手势、表情以及周围环境的光影变化,都与咒语的节奏相呼应。从听觉上,咒语那富有韵律的声音在观众的耳边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智慧。这种仪式感让观众感受到了东方文化中那种深邃、神秘而又庄重的气质。它与西方文化中的魔法仪式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魔法仪式往往更加注重外在的华丽和特效的展示,而东方的道教仪式则更强调内在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思想的体现。通过这种仪式感的营造,《哪吒2》成功地将东方文化的魅力展现给了观众,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生命哲学精神:敬畏与突破的双重张力

凤凰网国学:您做过大量关于生命哲学的研究,能不能从这个视角来解读一下“急急如律令”的内在精神,特别是对自然法则和宿命的态度?

詹石窗:嗯,这是值得深入考察的问题。首先,“急急如律令”这一咒语中隐含的对宇宙规律的尊尚,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道教文化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道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道法自然”,它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尔后在制度道教的经典中通过多层次的讲述而不断丰富具体内涵。这一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运行,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应当敬重这些规律。

在《哪吒2》的故事背景下,咒语的使用需遵循特定仪式,这一设定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再现,更是对人类需在自然法则框架内行事的隐喻。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大自然有着无数的规律,如四季更替、昼夜交替、万物生长的规律等,人类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往往会受到惩罚。在影片中,即使是拥有神奇力量的神仙们,在运用法术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以“急急如律令”为代表的咒语仪式就是这种规则的体现。这种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遵循,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对“秩序”的崇尚。这种秩序不仅仅是社会秩序,更是一种宇宙的大秩序。在道教的观念中,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人类尊重自然法则,就是在维护这个宇宙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敬畏之心也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谦逊态度。宇宙是如此的浩瀚无垠,其中蕴含着无数的奥秘,人类的认知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怀着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法则,是人类不断探索和成长的基础。

凤凰网国学:但是,哪吒对旧秩序的态度是“逆天改命”,这显然包含了突破宿命的抗争精神。您如何看待?电影中这种精神是如何通过“急急如律令”这一咒语得以体现的?

詹石窗:《哪吒》系列中哪吒“逆天改命”的主线,确实深入人心,展现了突破宿命的抗争精神,与“急急如律令”的“不可违抗”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传统宿命论的挑战,更是对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困境时应有的态度的一种启示。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哪吒2》中,“急急如律令”这一咒语,既象征着规则的束缚,又展现了超越规则的可能性。太乙真人以咒语助力哪吒的情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太乙真人作为一个遵循规则的修行者,他深知咒语的力量和规则的重要性。然而,他并没有被规则所束缚,而是巧妙地运用规则来帮助哪吒突破困境。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利用规则、超越规则”的生命智慧,更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规则虽然存在,但我们可以在尊重规则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新的可能。

这种生命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体现。例如,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在遵循传统礼仪和制度的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这种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所在。

再思考:文化符号的深沉启迪

凤凰网国学:如果把“急急如律令”这句咒语视作一种文化符号,您觉得它在影片中的运用,仅仅只是一种符号性的展示吗?

詹石窗:我认为“急急如律令”这一咒语在《哪吒2》中的魅力绝非偶然,它深深植根于其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底蕴之中,同时又得益于艺术表达上的创新与突破。这一咒语不仅传达了道教文化数千年的精神积淀,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它从汉代的公文用语中脱胎,逐渐融入道教经典,最终成为道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谓博大精深。

凤凰网国学:那么在您看来,《哪吒2》是如何巧妙地将这一古老的咒语与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的?这种结合在国际语境下的价值何在?

詹石窗:《哪吒2》通过对“急急如律令”这一咒语的巧妙运用,不仅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影视艺术完美融合,更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成功地将这一古老的咒语推向了世界舞台。影片中,咒语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符号,更是作为一种精神内核,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之中。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影片的奇幻色彩,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哪吒2》的全球传播,使得“急急如律令”这一咒语成为连接传统哲学与现代价值观的桥梁,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凤凰网国学:回到“急急如律令”所体现的中国生命哲学精神上,您觉得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又有着什么现实意义呢?

詹石窗:实际上,“急急如律令”背后所蕴含的“敬畏规则”与“突破桎梏”的辩证关系,正是中国生命哲学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辩证关系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包容性,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它教导我们在尊重传统、敬畏自然和社会规则的同时,也要敢于在规则的框架内突破自我,追求创新。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这种生命哲学精神一直被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时,既要保持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又要勇于打破束缚,追求自我超越。这种辩证的生命哲学精神,将继续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平衡与进步的方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