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人物谱》(增订本),方朝晖编著,北京:文津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
应该说,《春秋左传人物谱》的再版,首先要感谢我所在的山东省泰山学者团队及我们的《左传》读书班。自从我一年多以前与孔子研究院的朋友一起组建《春秋左传》读书班,每两周一次与一批学员、学生或朋友一起读《左传》。疫情期间改为线上读书,从未间断。读书班的学员们大多是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的研究员,也包括几位清华和曲师大的在读博士。在我的鼓动下,读书班学员和学生们十余人一起将2001年版的《春秋左传人物谱》旧版底稿进行了全面校订,主要校订书稿所引《春秋》《左传》文字。前后校订达三次,历时近一年(校订所用底本是我当年给出版社的初稿)。
再版之际,我自己也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其中包括:
(一)人物的增加:本次修订另一重要变化是增加了一些重要人物,其中包括楚武王、楚文王、卫灵公、楚昭王、齐悼公、齐简公、越句踐、鲁共仲、鲁孔子、孔子弟子(包括子路、子贡、高柴、冉求、樊迟、有若、澹台灭明、琴张等人十一人)、齐陈乞、齐陈恒、楚叶公(附于沈尹戌)、卫石氏、卫孔氏、鲁子叔氏、楚鬭氏、楚申氏、楚屈氏。主要是修訂時发现这些人物历史地位重要(如孔子、孔子弟子、卫灵公、越王勾践皆重要人物,又如楚国屈氏、鬬氏皆世家大族,影响深远),或反映左氏义法较明显,或《左传》中个性鲜明。这三条是本书选取人物的三标准。增加的国君,都是在春秋史上较重要的关键人物。比如楚武王、楚文王是刚入春秋时楚国国君,是楚国开始兴起并有意进向中原的重要国君。又如越王勾践也是春秋末期重要国君;增加卫灵公还因为灵公与孔子有交往;增加孔子及其弟子显然是因为他们的重要性。新增加了7位国君,正式增加卿大夫等其他人物42(不计有些实际加入但点评部分未重点介绍的人物),共计增加人物49位。
人物增加方面,考虑的一个方面是尽量突显列国的重要世族,所以将一些大的世族人物合并于一处,包括:将原楚屈瑕、楚巫臣、楚子木(屈建)合并,制作“楚屈氏”,增加屈氏其他人物;将原申叔时、申无宇、郑申侯合并,制作“楚申氏”,内增申氏其他人物(如申舟、申叔豫、申包胥等人,共列十二人)。将原卷三“楚薳氏”更名为“楚蔿氏”,大幅增加了蔿氏各主要人物的材料,特别是蔿贾、孙叔敖等人(共列十三人)。这部分原限于薳启疆、薳罢等个别人,名实不副,这次修订后蔿氏(薳氏)人物就全部集中了。删除原卷一“卫孔达”,合并到新增的“卫孔氏”,而增加孔氏人物孔成子、孔文子及孔悝数人,如此将卫国孔氏集中一处。此外还增加了卫石氏。增加鲁国子叔氏(原叔弓并入)
初版对春秋早期人物选取较细,而后期人物选取较粗。这次作了一定的调整,删除晋阳处父、晋乐王鲋等个别人物,主要因这些人物在《左传》中只作为陪衬,具见于本书所录其他人物,且几个被删人物在整个春秋时期的重要性有限。删减的同时,在赵盾、范宣子中增添阳处父、乐王鲋说明。另外,将楚费无极合并到楚平王中。
个别人名有所调整,“鲁臧氏父子”改为“鲁臧武仲附臧宣叔”;卷三“晋栾黡父子”改为“晋栾黡附栾盈”;卷四“晋伯氏[伯宗、伯州犁、大宰嚭]”更名为“晋伯宗附伯州犁大宰嚭”(后二人非晋人,原名称不合理);原卷四“楚子木”更名“楚屈建”,并入“楚屈氏”;原卷一“晋狐偃”更名为“晋子犯”(主要考虑后者更常见);更名以后标题与内容更一致,且更统一。
(二)人物世系信息增补:旧版注重左氏义法,对人物世系及生平交代甚少。为了让读者对本书所列人物的世系来源更清楚,新版的另一重要变化是人物世系及个人生平信息的增补(同时纠正了个别人物信息错误)。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书首增加了三个有关列国世系来源的文件,即“卷首一、王室及列国国君世次”,“卷首二、王室及列国公族来源表”及“卷首三、王室及列国卿大夫世系”。其中卷首一、卷首三主要依据陈厚耀《春秋世族谱》及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卿大夫世系表》制作,校正了个别错误。卷首二主要说明列国公族来源,较多地参照了陈厚耀《谱》,自己也查阅了不少文献。春秋列国的世卿大多是公族,但各公族因为来源不同而分成不同派别。在列国内乱或政治斗争中,派别所所发挥的作用甚大。 另一方面,只有了解各国卿大夫势力及消长、盛衰的动态过程,才能了解各家族以及各人物在春秋整体发展形势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我卷首二、卷首三对各国主要卿大夫的来源、势力消长及动态发展过程作了分析。
二是新版在第三栏点评部分尽可能对每个重要人物的身世、世系等背景及个人生平大事交代清楚,针对全书人物全面绘制了数十张大小表格,涉及人物上百个。
(三)《春秋》《左传》原文(正文第一、二栏)修订。本书编纂时一大难处是如何辑录人物相关材料。因为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列国重卿及国君,他们参与的事件在《左传》中往往同时掺杂大量其他人物或细节的描写。这类描写与本书所录人物的关联有时是非常间接的,有时只代表故事发生的背景。比如当所选人物为国君时,其在位期间本国所发生的事情,是不是大事、小事都要收录,也是一个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即几场大的战争或会盟,尤其是晋楚城濮之战(僖二十八年)、晋楚邲之战(宣十二年)、晋齐鞌之战(成二年)、晋楚鄢陵之战(成十六年)、晋楚弭兵之会(襄二十七年)及列国虢之盟(昭元年)等重大事件,参与其中的多个重要人物皆在本书收录之列。而这些人物之间,有时有重要互动。在这种情况下,人物材料的剪裁颇为费神。初版时对于如何辑录材料,采取的是宁宽勿漏的原则,结果将许多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材料也辑录了进来,不能凸显所录人物的特点或左氏笔法。
这次修订时,我对所录《左传》中当事人文字进行了有重点的重新审读,并查阅原文作了全面重新处理。处理的原则是,一方面尽可能保留那些能反映整个事件的背景性文字,但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人物的对话或细节描写,如果与所录人物无直接关联或关系不大,则进行删减或重录。所以,这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对于表格第二栏的《左传》文字,作了较细致的压缩或处理,删掉了不少与人物关系不大或无关的文字。比如卷二“晋三郤”,成二年《左传》载有申公巫臣奔晋因于郤氏一事,旧版详录巫臣窃妻事件始末达600字,新版压缩为只有一句话。因为成二年郤氏主政者为郤克,非三郤,且巫臣奔晋与后来三郤命运几无关联);又如卷三“季武子”,新版昭五年刪除了500多字详述叔孙豹私生子竖牛为害事,与季孙关系不大;卷四“羊舌氏”,闵二年删除了375字,因其只反映大子晋侯欲废申生,与羊舌氏无直接关系;成十八年删除241字,皆有关晋悼新政及任命者,与羊舌职关系甚浅。新增人物时,也对辑录材料详加审核。比如新增的孔子(卷四)材料中,有昭二十年孔子评宗鲁之语,原为针对卫国发生的齐豹公孟之乱而发,辑录时对于其中有关卫灵公、特别是公孙青与卫侯关系的文字进行了删削,因为这部分与孔子之评关系不大。还有不少其他重要人物的辑录文字作了重新审读和处理。
此外,我也增补了少数当年遗漏的内容(如晋文公、楚庄子、楚费无极等人)。有的地方增加的文字未写到当事人,但作为背景很重要。如卷二“晋叔孙豹”,新版开头增加了数百字涉及叔孙宣伯出奔(叔孙豹得立原因)的文字。
上述几类《左传》原文的修订加起来大约有数百处。因此,虽然这次修订没增加人物,但相信修订后能更好地反映《春秋左传》相关人物的写法手法。
(四)点评文字修订:这次修订对第三栏点评部分的文字进行了逐字逐句审阅,并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随地进行了修改或加工,修订不下数百处。修改内容除上述外,还包括:使文字更精炼、表达更温和(当年的有些观点偏激或不客观)、评价更准确;有些地方有增补,有些地方有删减或调整。二十年前初版时,我才三十多岁,彼时人生的阅历和个性都大不相同,对人物的点评也带有那时的印记。总的来说,那时年青气盛,点评时有偏激、不客观之处。今日重读,针对表述不够客观、 准确的地方都尽量作了修改。
最后,这次修订增加了近二十种新的参考文献,我把所有参考文献目录从旧版编纂说明部分挪到了最后。
这里要特别感谢这次帮我校正的一批研究员、正副教授和学生,他们包括:齐金江、宋冬梅、陈霞、卢巧玲、王红霞、房伟、陈金海、刘昭、郭云鹏、陈岳。另外,郭云鹏对书稿后期的重新编排作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使之成型为后来的版式。周秦汉帮我制作了人名索引。这里要特别对他们的劳动表示感谢。
方朝晖
2022年5月22日星期日于双清苑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朝晖,凤凰网国学受权刊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