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当我第一次站在蔚县古城的城门前,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扑面而来。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古城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斑驳的砖石记录着风雨的侵蚀和岁月的沧桑。城门洞深邃而幽暗,仿佛是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隧道。走进城门,一股古朴的气息便萦绕在身边,让我瞬间穿越回了古代。
蔚县古城的布局十分独特,与我以往见过的古城都有所不同。它没有遵循传统的方正对称格局,而是依地势而建,显得自由而随性。城内的街道蜿蜒曲折,宽窄不一,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店铺。这些建筑大多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漫步在这些街道上,仿佛能看到当年古城的繁华景象,听到街头巷尾的喧嚣声和商贩的叫卖声。
千年脉络
蔚县古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北周大象二年(公元 580 年),从那时起,它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历经岁月的洗礼,到了明代洪武十年(1377 年),蔚县古城迎来了一次重要的重建。这次重建,让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明朝时期,国力强盛,对边防重镇的建设尤为重视。蔚县古城作为北方的重要军事要塞和交通枢纽,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大规模重建。重建后的古城,城墙更加高大坚固,城门更加雄伟壮观,城内的建筑布局也更加规整合理。它不仅成为了抵御外敌的坚固堡垒,更是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历史上,蔚县古城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壮举,到历代王朝的更迭变迁,古城始终屹立不倒。它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见证了和平时期的繁荣与昌盛。在战争年代,古城的城墙曾多次抵御外敌的入侵,保护着城内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和平时期,古城则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商业中心。古城内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在这里进行着繁忙的交易,一派繁荣景象。
除了军事和商业的重要性,蔚县古城还是文化的汇聚地。这里曾是古 “燕云十六州” 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具有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和艺术作品。寺庙、宫观、祭坛、殿阁等建筑,不仅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建筑中,有的具有典型的中原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庄重而典雅;有的则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建筑特色,简洁而大气。此外,古城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蔚县剪纸、民间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代代相传,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独特形制
蔚县古城的形制十分独特,打破了传统汉民族城市布局的常规。它的轮廓呈现出不规则的 “凸” 字形,南面宽阔,北面狭小,东西两面多弯不平直。这种独特的形状在众多古城中独树一帜,让人不禁对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产生浓厚的兴趣。
古城只有东、西、南三座城门,而没有北门,这在古代城市建设中是极为罕见的。东安定门,上建有景阳楼,寓意着安定祥和;南景仙门,上建有万山楼,展现出雄伟壮观的气势;西清远门,上建有广运楼,象征着交通畅达、商贸繁荣。三座城门均建有瓮城、二级瓮城,城外还有宽阔的护城河,河深 10 米多,宽 20 多米,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防御体系。在古代,这样的防御设施对于抵御外敌入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军事战略眼光。
那么,为什么古城不开北门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看,蔚县古城地处北方,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频繁,北门作为直面北方的门户,成为了防御的重点。不开北门,可以减少防御的压力,降低敌人从北方直接攻入城内的风险。
古建瑰宝
(一)玉皇阁:巍峨矗立的明代杰作
玉皇阁座位于蔚县古城北城垣之上,坐北朝南,总面积达 2022.3 平方米,分前后两院,依次为天王殿、玉皇阁正殿,两殿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楼前月台东南角建有钟楼,西南角建有鼓楼,均为重檐歇山布瓦顶,建筑梁架及上檐、腰檐斗拱结构、用材比例为典型明代建筑特点,是现今研究明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玉皇阁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的外观。它看上去有三层阁楼,但实际上只有两层。在第二层楼阁的中间,又向四外兀突一檐,下设游廊一周,这种独特的设计在古建筑中并不常见。登上阁楼,凭栏远眺,北方的壶流河迤逦如带,南面的翠屏山云雾环绕,西边山明水秀,东边村落疏密,山川阡陌,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走进大殿,殿内的壁画和石碑令人赞叹不已。东西两壁上绘有大型人物壁画 “封神榜” 神像图及 “三十六雷公”,画面宏大,色彩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文化,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的封神世界。大殿前檐廊下还林立着石碑,其中《天仙子》词碑尤为引人注目。该碑竖刻草书 7 行,碑文为明嘉靖二十三年时任山西右参议的苏志皋因督饷而至蔚州时所作的一首词,运笔流畅自然,字体飘逸潇洒,风格豪放,颇具书法价值。这些壁画和石碑,不仅是艺术的珍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蔚州署:古代州治的庄严再现
蔚州署,位于古城西南,是古代蔚州州治的所在地。它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重修,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曾是蔚州的政治中心,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2011 年,蔚州署按照《蔚州志》记载复建完工,如今,它已成为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将历史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复建后的蔚州署坐北朝南,共分东、西、中三路,占地 30000 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不凡。从南向北,由衙前广场及照壁工程、衙署工程、魁星楼及后花园工程三部分组成。衙署院内建有 18 处院落、297 间房屋,房屋总建筑面积 7960 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庄重肃穆。走进蔚州署,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官场。
(三)灵岩寺:庄严肃穆的佛教圣地
灵岩寺,这座位于古城西北的明代寺庙古建筑,是蔚州古寺名刹之一。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6682 平方米,现存寺庙建筑殿宇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以及禅房僧舍数十间。走进灵岩寺,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宁静。
天王殿是灵岩寺的第一进殿宇,单檐歇山布瓦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略成方形。殿内梁架结构中的减柱造、脊瓜柱旁叉手、阑额与普柏枋出头呈 “T” 字形、鸳鸯交首拱,斗拱用材较大,布局疏朗等特点,保留了较多的早期大木建筑特征。檐墙四角用砖,墙心皆用土坯垒砌,内外白灰抹面。梁架上为 “雅伍墨” 彩绘,拱眼壁内皆绘水墨蟠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佛教的神秘故事。
大雄宝殿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单檐庑殿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 340 平方米,是河北目前最为宏大的一座单檐庑殿顶建筑。该建筑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檐下五踩重昂抹斜拱,风格古朴,为典型民间工艺做法。三交六椀菱花的五抹头落地隔扇装修,做工精细。殿内精美的天花和覆斗形藻井,制作精美,用材考究,彩绘绚丽,内涵丰富。藻井用金光闪闪的斗拱组成井壁,井心皆彩绘蟠龙,天花彩绘以佛家八宝和篆书寿字为主题,并有牡丹、仙鹤、祥云等吉祥图案,虽历经数百年,仍保存完好,艳丽如新,具有辉煌的艺术效果及浓郁的宗教气氛,让人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品味古城的烟火食光
在蔚县古城,除了古老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美食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的美食种类繁多,每一道都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烟火气息,让人回味无穷。
黄糕,是蔚县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有着 “不吃黄糕不算到蔚县” 的说法。黄糕的吃法多样,可以就着菜一块一块地吃,也可以油炸着吃,还可以包着糖、豆馅等吃。油炸后的黄糕,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软糯香甜,咬上一口,满满的幸福感。在蔚县,黄糕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和情感,人们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上,都会制作黄糕,寓意着 “步步登高”。
八大碗,则是蔚县宴宾会客的传统名肴,有荤有素,烹饪精细,鲜美可口。一般包括丝子杂烩、炒肉、酌蒸肉、虎皮丸子、块子杂烩、浑煎鸡、清蒸丸子、银丝肚等八类。这八大碗中,前五碗属于浑汤菜,汤味浓郁,后三碗属于清汤菜,清淡爽口。制作八大碗时,每碗菜品下都要有垫菜,多以土豆、白菜、红萝卜、白萝卜等素食为主,在配菜上面铺一层肉,吃的时候和汤汁一起搅拌,素菜也浸入了肉的味道,十分美味。如今,八大碗虽然在食材和做法上有所改进,变得更加健康和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但它依然是蔚县人心中的美食经典,也是外地游客了解蔚县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凉粉,也是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地方风味,吸引着众多食客的味蕾。制作蔚县凉粉的原料主要有淀粉,常见的有豌豆粉、绿豆粉、旋粉、荞麦粉等,其中豌豆粉最为受欢迎。辣椒油是灵魂所在,它是用当地优质的辣椒精心炸制而成,香气扑鼻,辣而不燥。醋的加入增添了一份酸爽,蒜的辛辣则起到了提味的作用。将这些调料与凉粉充分搅拌均匀,每一根凉粉都裹满了浓郁的酱汁,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蔚县凉粉不仅是一道美味的小吃,更是蔚县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着当地人的生活记忆和情感,无论是在街头小店,还是家庭餐桌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民俗传承: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
在蔚县古城,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让古老的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打树花,这项被誉为 “天下奇绝” 的民俗活动,无疑是蔚县最耀眼的文化名片之一。它至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是暖泉镇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项目。每逢年节,夜幕降临之时,便是打树花表演的高光时刻。艺人们反穿羊皮袄,头戴毡帽,手持经过冷水浸泡后的柳木勺,将一勺勺高达 1600 摄氏度的铁水奋力泼洒到古城墙上。瞬间,铁水与冰冷的城墙碰撞,迸溅出万朵金花,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又似烟花盛放,“火树银花不夜天” 的壮丽景象震撼人心。如今,打树花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京津冀晋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蔚县剪纸,同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与其他剪纸艺术不同,蔚县剪纸不是 “剪”,而是 “刻”。艺人们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精心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最终形成了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浓艳的艺术特色。蔚县剪纸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吉祥寓意、戏曲人物、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等多个方面。每一幅剪纸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福,是民间艺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从明代成化年间的雏形,到清代增加镂空效果,再到近现代融入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蔚县剪纸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传承至今。它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蔚县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和记忆。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对蔚县历史文化的生动诠释。它们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特色,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打树花的震撼、剪纸的精美,还是社火表演的热闹,都让人们深深感受到蔚县古城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的流转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