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台大教授谈四库全书:不因被“脱敏”而否定其价值


来源:凤凰国学

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应该让它流传下去,让后来人能比较完整地面对与认识前人留下的文化与文明。我认为《四库全书总目》不仅是该读,而且应该仔细地去读。如果仔细阅读它,我们得到的东西肯定比失去的更多。

【导言】

3月中旬,应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之邀,台湾大学教授夏长朴先生初次来到长沙,开始为期一周的讲学。夏长朴教授的本科、硕士、博士均在台湾大学就读,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退休,即便是现在,仍在台大兼课。

3月14日,他登上岳麓书院讲坛,以“《四库全书总目》对宋学的观察与批评”为题,分析了浩如烟海的《四库全书》为何批评宋学与宋儒,认为“真正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内容会如此一面倒的‘崇汉抑宋’,根本原因在于修书期间清高宗(乾隆)本人的学术态度有所转变”,并指出四库馆臣的学术立场与编纂思路,受到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重“汉学”而轻“宋学”的影响。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时代,学术之争影响政治,或者官方意识形态干扰学术出版,类似现象屡见不鲜。《四库全书》,这部历时十余年编纂、规模空前的大清朝头号“文化工程”,是不是因为遭受毁损、篡改而大为贬值?今天的学人,应该以何种姿态去阅读和研究它?日前,凤凰国学就此独家专访了夏长朴教授,以下为文字实录: 

台湾大学教授夏长朴(摄/周家琛)

书院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台湾尚有私塾讲学风气

凤凰国学:这次您来岳麓书院大概一周时间,印象怎样?

夏长朴:岳麓书院我是第一次来,但是确实闻名已久。岳麓书院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而且到现在还能够存在。所以,如果真的讲起来,源远流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就这个角度来讲,岳麓书院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或者在中国的学术史上,它其实应该扮演一个更积极的角色。

我看到的岳麓书院,目前来讲,它做得也相当不错。但是,还没有做到发扬宋代书院那样的非常良好的风气,这个方面来讲,它做得还不够。以岳麓书院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传统来讲,它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做一个领头羊,变成中国大学的、甚至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典范。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走到书院里面来就觉得很舒服,读书就应该像这个样子。

书院教育不仅是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已,重点是教导你做人。过去老师跟学生都住在一起,从每天早上起来开始,一直到晚上休息,这整个过程当中,无时无刻地,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到学生。这跟我们现在学校的教育来比,中间的差别非常大。如果岳麓书院能够发挥传统书院那种长处的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教育应该是个全人的教育。如果在这里受教育,几年下来,一个人如果不成为所谓的君子,那是很罕见的事情。

过去说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名利,这个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读书应该是要让你变成很好的一个人,不管你的专长在哪方面,这是书院教育里面很重要的一环。(书院教育)它不只是代表一张文凭,而是把人性当中最美好的一面提炼出来、发扬出来,所以我觉得岳麓书院应该扮演一个更积极的角色。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只给一个知识教育,其他方面好像都欠缺。除了知识教育之外,还有竞争问题。竞争固然是学习过程不可避免的,它可以产生动力,但是过度的竞争会变成一种不良的竞争,甚至变成斗争。这对于学习来讲,反而伤害到学习最原始、最良好的目的。

凤凰国学:台湾那边也有这样传统的书院吗?

夏长朴:在台湾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是在台湾还有一种私人讲学的风气。除了正规教育之外呢,学生还会自己到一些类似于私塾的地方去受教育,这一点我倒认为是蛮成功的。

凤凰国学:私塾也是像以前那种形式的吗?

夏长朴:是的,台湾有一位很有名的人,我想你们可能也知道,叫刘毓鋆,他是满人,满清皇族的后代,在台湾学界都叫他“毓老”,他现在已经过世了,他培养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很多都在大学里做老师。所以我觉得在尊师重道、成人的方面,他是做得蛮成功的,虽然有些观念过于传统了一点,但这是免不了的。

凤凰国学专访台湾大学教授夏长朴现场(摄/周家琛) 

不因遭删改否定《四库全书》及其总目的价值

凤凰国学:您是研究四库的专家,其实提到《四库全书》,很多人都会觉这是一个很大部头、很沉闷的东西,您为何选择了这条研究道路呢?

夏长朴:从我做硕士生开始,就对清代学术史感兴趣,当时读了很多清代相关的著作。不过当我向我的指导教授何佑森先生提出来,说我要准备做清代这部分学术研究的时候,他建议说如果要做清代,需要从上头开始,因为清代是中国学术的总结。所以我就做了汉代,我的硕士论文做的就是汉代。进了博士班以后,本来打算继续做汉代,没想到何先生建议我看看王安石的书,这一看就跳进了王安石和宋代学术研究这条路,这条路走了很久,有三十年。

等到接近退休前十年左右,因为我一直在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课,这是接着何先生的课开的,既然开了这门课,我就觉得说我应该把研究转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也就是清代学术部分。那么,主题集中在哪个部分呢?因为清代学术基本上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清初阶段,重点在经世致用上面,大家关心经世致用的问题;到了清朝中期,也就是乾嘉时期,大家关心的问题是汉宋问题,就是所谓汉宋之争;然后到了晚清,重点转移到了今古文的问题,大家讨论今文学古文学的问题。

清初的阶段和晚清的阶段,做的人都很多。我研究学术史,对于学术的变化、转变很有兴趣,所以我就一直很好奇,从清初怎么会转到乾嘉汉学?经过考虑之后,我觉得应该把重点转到这个部分来。

至于所要选定的主题,因为《四库全书总目》是清朝中期编的一部大书,又代表了官方对于学术的基本立场。而且,《四库全书总目》做的人并不多,即使做了的人也多半是集中在文献学方面,而我是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的,所以我觉得可以做出来一些比较不同的看法。

凤凰国学:几乎跟《四库全书总目》同一时期,西方也诞生了一部巨著,就是法国狄德罗编的《百科全书》,有些学者把二者作了比较,并认为前者在编纂过程中受统治者意志的左右,篡改甚至毁掉很多版本和内容,实际也是个深受思想专制影响的文化遗产,对此您怎么评判? 

夏长朴:我想这个是很难比较的。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在西方的学术史上很有影响力,有他们一定的主张,而且对后来西方学术的影响很大。但《四库全书》的性质不是百科全书,它是部丛书,把不同方面的书集合在一起,跟百科全书的方式不太一样。

它是将不同的书按照经、史、子、集分类,所以尽管是在官方主导下做的工作,无可讳言,《四库全书》的编修对于整个的中国学术来讲,一方面具有一种总结的性质,另一方面也有开启新局面的作用。而《四库全书》里面最能体现其影响的就是《四库全书总目》,张之洞曾经讲过,如果你要了解中国学术文化,你就要从《四库全书总目》开始。

《四库全书》里面,尤其是涉及到历史和政治的内容,的确是被做了不少删改,甚至抽除,这方面当然是不对的。我们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上,当然觉得任何史料都应该保存,让后人有比较完整的接触,然后按照他们的观点去做讨论,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式。

不过在《四库全书》的编修中,里面一些内容涉及到明朝的历史问题,这对清朝人来讲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有些地方就加以更改。另外一方面大家也知道,清朝是异族入关,满人来统治以汉人为代表的其他民族,在这种背景下,所谓“夷夏之防”的问题是很敏感的,所以很多书里面涉及到“夷”的内容,往往会被加以删改。就我们做学术研究的立场来讲,我们觉得这个是不应该的、不妥当的。当然,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观念认识。

对我们现代人而言,这种做法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取、也不可行的。因为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应该让它流传下去,让后来人能比较完整地面对与认识前人留下的文化与文明。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察。

凤凰国学:或许就是因为《四库全书》修纂过程中的争议,一些学者会提出尖锐的说法,甚至“《四库全书总目》不可读”之类。这里面可能涉及到汉学和宋学的争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夏长朴:《四库全书》能读的应该没几个,我也没有读完,读不了这么多。不过《四库全书总目》来讲的话呢,基本上他里面的确有很强烈的这个重汉轻宋,或贬宋的倾向。但是就一部书的编写来讲呢,每一部都不可否认会有他自己的观点,即使是我们现代人所写的书,也无法避免有我们现代的时代色彩,还有个人主观的学术见解。会读书的人可以以一个比较客观、超然的立场来读,而且就这个立场来讲,《四库全书总目》其实可以说代表了清朝中期当时的学术界专家们对当时以及过去学术成绩的一个评论,一方面具有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批判的性质。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四库全书总目》不仅是该读,而且应该仔细地去读。从这里面可以看它的观点,当然,有些做得太明显的地方,大家很自然就了解到这个地方不妥当,有些地方,他太过了,我们就说他应该平和、缓和一点。

就我个人而言,我研究《四库全书总目》,是它正好代表了乾嘉这一段学术的具体的表征。因为当时修《四库全书总目》的这一些学者,所谓馆臣们,都是当时学术界的顶级人物。所以说,尽管它有某些太过的地方,但就学术史的立场来观察这部书的话,其实是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一部著作。如果仔细阅读它,我们得到的东西肯定比失去的更多。

凤凰国学:当今学者做“四库”研究,其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夏长朴:我们读《四库全书总目》的时候,可以认为它是当代学术史,看当时的一些学术看法,学术观点;另一方面,实际上我们读古人书,都有一种这样的看法:除了了解古人外呢,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来反省、对照我们自己。我们觉得古人在某些方面,犯的某些不应该犯的错误,那我们就尽量避免这些可以避免的错误。

而且,讨论问题应该采取一个比较客观的立场,不可能没有主观,但应该尽量择其客观。而不是一句话说这部书不值得读、这部书没有价值。其实天下很多东西都是有价值,只看从哪个角度去切入。

台湾大学教授夏长朴做客岳麓书院讲坛(摄/周家琛)

【学者简介】夏长朴,台湾大学特聘教授,文学博士。在台大任教期间,曾兼任《台大文史哲学报》总编辑、《台大中文学报》主编、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等职,并曾应邀担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高级研究院访问学者(讲座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经学史及儒家思想。主要著作为《两汉儒学研究》、《王安石的经世思想》、·《李觏与王安石研究》、《儒家与儒学探究》、《北宋儒学与思想》、《王安石新学探微》与《经学通论》(合著)等,及单篇论文数十篇。近年研究重心放在《四库全书总目》之相关研究,并已撰写有关论文近十篇。

*本文系凤凰网国学频道独家专访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台大教授:钱穆不适合列为“当代新儒家”

夏长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所期盼的时代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标签:四库全书 台大教授 夏长朴 凤凰国学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