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令人有“人文之光” 磕头作揖是对“礼”的误解
2016年10月05日 15:48
来源:凤凰国学
作者:彭林
人文缺乏比物质缺乏更难解决 礼乐令人有“人文之光”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农业文明,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或者地区都是最早的农业源生地。大家知道,两河流域的居民最早培育了小麦和大
【讲坛实录之二】
人文缺乏比物质缺乏更难解决 礼乐令人有“人文之光”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农业文明,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或者地区都是最早的农业源生地。大家知道,两河流域的居民最早培育了小麦和大麦,中华民族最早培育成功了小米和大米,印第安人最早培育了玉米。中国地域极其辽阔,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都没有我们大,中国实际上是由两大农业文明区构成的:北方的旱作农业文明区和南方的水田文明区。这两大文明区经过了几十个世纪的交流、汇通,到夏朝,形成了中国的青铜时代。当时的粮食吃不完,河北武安县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叫磁山遗址,在这个遗址的近百个窖穴里,发现了大量的已经变成了灰的小米,经过测算有十几万斤。大家想想,7000年前的一个小村落里储存的粮食达到这么多,当时的农业该有多发达!无独有偶,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也是距今七千多年的遗址,地下发现了大量的大米遗存,经过测算,也是十几万斤!真是举世罕见。到了夏商,贵族过着非常富庶的生活,大家都知道商纣王酒池肉林,一腐败奢侈而闻名。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的经济如果严重落后,物质财富严重短缺,人活不下去,那会引发社会动乱。
但是,如果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没有人文精神的引领,这个社会同样会出问题,而且要解决这种问题,甚至比物质缺乏还要困难。当今社会上,有人吃喝嫖赌、包二奶,这不是物质短缺造成的,而是人被富足的物质吞没了。早在先秦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物质跟精神要同步。作为执政者,一方面要观乎天文,节气到清明了、谷雨了、芒种了,该播种了、耘田了,一天也不能耽误,这样才有农业的丰收,社会才有经济基础。但仅仅观乎天文还不够,还要观乎人文。诸位回去可以看看《十三经注疏》里面的《周易注疏》,什么叫“人文”?古代经师说得很清楚,就是人经过诗书礼乐教化之后,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文采。我们做市长、省长的,做校长、所长的,要每天观察你下面的人身上有没有人文之光?是否神采焕然?要是没有,说明你失职了!如果我们举国上下,人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文之光,那社会就达到了天下大化的最高境界。
如今社会上有一个热词叫“观光”。如果我问大家什么叫观光?大家一定会说就是游山玩水,观光客、观光团嘛。其实,观光这个词来自《周易》。《周易》有一个卦,卦名就叫“观”,卦辞说“观国之光”,国光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不是有人的名字叫刘国光、李国光,还有一种苹果就叫国光苹果。国光是什么意思呢?国家还有光?一个国家的人文风采就叫国光。我们去某个地方,看到市民都很有秩序,待人彬彬有礼,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神采,就说明当地的人文水准非常高。殷末周初的时候,虞国、芮国为了争夺一块土地,互相不让,几年也解决不了。后来去找周文王评理,他们进入周的国境一看很是震撼,街上井然有序,男女有别,各行其道,年轻人帮助老年人,这是他们国家没有的。后来到朝上、到田间,看到人人出于公心,彼此谦让,感到惭愧之际,不好意思再去找文王了,回去后,互谅互让,把聚讼多年的纠纷解决了。周文王还没有出场,但他的道德形象就把这个难题搞定了。大家去读读《史记·周本纪》,当时的民众都说文王尽管还没有当天子,但他已经得天命了!所以,周人算自己的历史,是以文王开始。周文王以他高尚道德治理国家,然后辐射、影响到了周围的社会风气,受到后人的景仰。
“礼”是立国“四维”之首 磕头作揖是种误解
中国文化中的“礼”,西方语言没办法翻译。概念翻译,这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难题。例如中国人讲的“天”,跟西方人讲的“天”是不能同等的。中国说的天,意思很复杂,不是自然之天,很难翻译。礼也是如此,现在一提到礼,不少人脑子里的反应就是磕头作揖、握手拥抱之类。这是很大的误解,《左传》里就分得很清楚了,“是仪也、非礼也”,都只是些肤浅的外在礼节。中国人讲的礼,和道德理性的“理”同义,符合道德理性要求的规范、规章都可以叫礼,所以《礼记》说:“礼也者,理也”,又说:“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不是短暂的真理,而是恒久的真理。道德理性无处不在,礼也无处不在,这个道理不少人不明白。我得举个例子来说,大家就清楚了。我的博士论文研究《周礼》成书年代的,《周礼》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组成,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宇宙六合的框架。宇宙六合之内,没有不在礼的框架里的东西。中国人讲的礼,是指宇宙万物里面的制度、规范。所以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可以归结为一个“礼”字。中国人的礼,有内涵,有形式,内涵高于形式。西方人的礼,讲究所谓的标准化、规范化,比如握手,要求上臂与身体的夹角是多少度,握几秒钟,用几公斤的力气,他们很看重这些形式化的东西,把它看作是礼的一切,但不讲内涵。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对于精神和物质要同步发展的认识就已经形成,而且阐述的非常透彻。《管子》就提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理念。你的粮仓满了,不愁吃穿了,你的生活就要有品质。现在有的国人富可敌国,但生活没有品质,他把家里那一百多平米弄得干干净净,但是门外就脏得很,他就不管了。人要懂得荣辱,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些事情就是刀架在你脖子上都不能做,做人要有原则,有尊严。生命很可贵,但是在有些东西面前,生命可以不重要。《管子》还说,支撑一个国家,要有“四维”,即四根柱子,或者说四条绳索。一张桌子要有四条腿才能放穏,断了了一根,它就会倾斜;断了两根,它就会摇晃;断了三根,它就要倒了;要是四根都断了,这桌子就垮塌了,再也起不来了。《管子》说,四维,就是礼、义、廉、耻。一个国家,这四样东西立不起来,这个国家就没法真正站立起来。四维的第一条就是礼。没有正义,没有廉耻,这个社会就很可怕,与禽兽世界没有两样。所以,中国人非常强调人文精神对社会的引领、指导,而这正是我们今天社会最缺失的。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礼在中国文化里面的具体体现。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