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人定胜天?台风的“打脸史”


来源:凤凰网综合

今日,台风苏迪罗席卷我国东南沿海,十多个省市受其影响。台风带来的各种灾难,让人们头疼。而在古代,人们对台风更是望而生畏。

近日,台风“苏迪罗”席卷我国东南沿海,多个省市受其影响。而在台湾花东海岸公路某路段,因台风及长浪冲击造成路面垮塌,一块刻有“人定胜天”字样的石碑及多处护栏遭海浪卷入海中。

被卷走的“人定胜天”石碑原址

“人定胜天”石碑资料图

对此,有网友称这是大自然以用台风的方式对自以为可以“胜天”的人类嘲讽、“打脸”。确实,台风凶猛,自然的力量强大,现代科技的力量尚不足以“战胜”它们。而古人面对台风,就更只能在历史记载里留下“怖惧”的惊叹了。

台风在古代被称为“飓风”。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记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到明末清初时,称为“飚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台风”才开始成为正式的称呼。

“台风”一词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筛”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从大陆方向上看,这种风暴是来自台湾,称其为台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古代史书上关于台风的记载,大多比较简略,往往只有寥寥数行。但字里行间,动辄是诸如“漂没田庐无算,死者蔽川”这样触目惊心的字眼。而台风发生的季节,则多在“芒种以后,立冬以前”,频率是“或一岁累发,或累年一发”。其规律是“秋分有,则寒露、霜降并有;秋分无,则寒露、霜降俱无”。

下面我们就以今上海地区为例,历数下那些名载史册的凶猛台风,或者说,“飓风”们。

元大德五年(1301年) 

七月初一大风,屋瓦皆飞,海大溢,潮高四五丈,杀人畜,坏庐舍,漂没人口一万七千余。 

明洪武五年(1372年) 

七月大风雨,海溢,漂没死者万余人。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七月初一飓风,扬沙拔木,漂没三州,一千七百家尽葬鱼腹。崇明沿沙庐舍尽没,民溺十之七八。松江府溺死二万余人。 

明正统九年(1444年) 

七月十七、十八日烈风暴雨昼夜不息,海大溢,平地丈余,人庐漂没。 

明天顺五年(1461年) 

七月十五日夜大风雨,潮涌丈许,漂没庐舍。崇明、嘉定、上海等县共溺死一万二千五百余人。 

明成化八年(1472年) 

七月十七日风雨狂骤,已经两日,是夜潮汐正上,风东北益狂,忽转西南,海大溢,平地丈余,浮骸万余。 

明正德四年(1509年) 

七月六日至十一日雨昼夜不止,平地水丈余。自是三年内大水为灾,人饥而死者数万。冬极寒,黄浦江冰厚二三尺,经月不解。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 

闰七月初三飓风,海溢,水涌二、三丈,漂浮人庐数万。大饥、大疫。 

明万历十年(1582年) 

七月十三日大风雨,海溢,苏松六州县坏田禾十万顷,溺死二万人。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 

六月大水,溺人数万。 

七月十八日飓风,海溢,水高一丈四五尺,漂没庐舍数千家,死二万余人,六畜无算。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八月三日飓风、潮溢,居民溺死无算。骤雨连宵,浦潮相接,上海城内水高五尺多,乡民船行田中,花豆皆腐,大疫。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六月初一大风潮,暴雨如注,二更余忽海啸,潮挟风威,冲入沿海数百里。宝山水面高于城丈许;嘉定、崇明、吴淞、川沙和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海塘数千丈,淹死十万余人。 

清雍正元年(1723年) 

七月十八、十九日大风拔木,禾棉俱伤。海溢,溺死人以万计。 

清雍正十年(1732年) 

七月十六、十六日飓风大作,海潮怒涌,暴雨如注,海大溢,宝山城内官署民房皆倾,上海城内水溢于途,浦东沿海水至树梢,溺死人畜无算。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七月十四日夜,飓风陡作,大雨,海潮泛溢,田禾被淹,人庐漂没,仅上海、南汇两县即溺死二万余人。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八月初三(9月7日) 飓风,夜潮骤溢,水丈余,城市街巷尽没,崇明沿海居民死一万人。十二月二十七日(1862年1月26日),大雪三昼夜,雪深三至六尺,门户被封,雪拥及肩。黄浦、泖湖等处皆冰,半月不解,民多断炊,冻饿死者无算。 

六月十三日(7月31日) 上海遭受台风袭击。徐家汇观象台根据单站气象要素变化,发布台风袭沪的预报,并发表了《1879年7月31日的台风》论文。 

清光绪七年(1881年) 

六月二十至二十一日(7月15~16日) 强台风袭沪,黄浦江中船只走锚,进水,沉溺无算,浮尸漂流。 

闰七月初三至初五(8月27~29日) 台风袭沪,大风暴雨海溢,马路行舟。黄浦江内及吴淞口船只沉伤甚多,捞尸不少,棺木卖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八月初三(9月1日) 台风暴雨,海溢,城市街巷尽淹,外滩水深及膝,沿海及长江口各沙洲圩塘尽毁,沿海民房尽毁,淹毙万余人。

以上关于台风为患的记载,都发生在今上海地区,时间跨度从元代到清末。每次的死亡人数,基本都在“万余人”以上。最惨烈的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台风引发海啸,宝山、嘉定等处溺死十余万人。可见在古代,台风实在令人望而生畏,古人在台风面前,大概也没有自信说出“人定胜天”这样的豪言壮语。

[责任编辑:李志明]

标签:台风 飓风 打脸 历史 国学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