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郭齐勇谈孔子及其门人:子夏传经 曾子传道


来源:凤凰网综合

过去讲先秦儒学,只是孔子—孟子—荀子,这太简单化了。我们最近读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都可以深化关于先秦儒学史的认识。

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公开宣称是孔子的“私淑”弟子,基本上是受曾子、曾氏之儒的影响。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系是儒学重要的一个发展走向,但不是全部。

孙氏(荀子)之儒。荀子在赵时,初识儒学,后游学于齐,经过长时间探索,才从子弓的路子深入孔子堂奥。他对思孟学派提出挑战,与曾氏之儒主省察的工夫取径不同,对子夏、子游、子张之儒无一好评,派性很强。

孔子前期弟子立派是共时性的,后期弟子立派是历时性的。七十子后学中,有大同小异者,有小同大异者,有并行不悖者,有水火不容者。小同大异,莫如子弓氏之儒与曾氏之儒,其后又衍为孟荀的分别。争论最激烈的是拥有派与反有派之争。指责最严厉的,莫如孙氏之儒之对思孟之儒。这是《显学》篇没有认识到的。

七十子弟子公孙尼子。《公孙尼子》一书已散佚,只有《乐记》尚有一部分保存在《礼记》之中。《乐记》有一大段文字类似《系辞》,可能来自《系辞》。《乐记》的文字颇为战国晚期以至汉初著作援用,如《荀子》、《吕氏春秋》等。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乐记》抄《荀子·乐论》。《春秋繁露》引公孙尼子养气之论,以“中和”为中心观念,这一观念又见于《易传》和子思的《中庸》,说明公孙尼子同子思一派接近,也反映时代相若。可能《易传》的形成早于子思、公孙尼子,相当于七十子之世,与孔子相近。

《史记》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与《周易》关系密切,《易传》或出其手,或为门弟子所记,成书约与《论语》同时(李学勤)。《中庸》、《荀子》都引《易传》,不是晚出之书。当然当时《易传》的面貌,不一定与今传本完全相同。

前面已说荀子与《易》有关。荀子学易源于馯臂子弓,楚人,久居楚,其学又传于楚人陆贾、穆生等,战国秦汉之际楚地的《易》学与他有关。帛书《易传》中的易学家有昭力、缪(即穆,兰陵人)和,都是楚人。帛书易是楚地《易》学的一个流派。

 

上博楚简

以上提到上博楚竹书《孔子閒居》,结果上博发表时在第二册定名为《民之父母》。整理者濮茅左先生说,此篇内容见于今本《礼记·孔子閒居》及《孔子家语·论礼》。《家语》之《论礼》则包含了《礼记》中《仲尼燕居》与《孔子閒居》的内容。

《民之父母》是子夏与孔子的问答,子夏请教孔子,《诗经·大雅·泂酌》的“豈俤君子,民之父母”,如何才能成为“民之父母”?本篇可见夫子与子夏的关系及夫子的仁政思想。夫子回答;“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至‘五至’以行‘三亡(无)’以皇(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亦谓民之父母矣”。什么叫“五至”?“志之所至者,诗亦至焉;诗之所至者,礼亦至焉;礼之所至者,乐亦至焉;乐之所至者,哀亦至焉;哀乐相生。君子以正,此之谓‘五至’。”什么叫“三无”?孔子又答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君子以此皇(横)于天下,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明目而见(视)之,不可得而见(视)也,而得气塞于四海矣,此之谓‘三无’。”

此篇记载孔子激赏子夏:“善哉!商也,将可教诗矣。”我们读《论语》可知,孔子称美子夏的“礼后乎”的问题意识,在“绘事后素”章,讲可以与子夏言诗矣。由“言诗”而“教诗”,可见子夏的长进。以下,此篇反复讨论“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上博楚竹书第二册另有《子羔》篇,李零先生认为此与第一册的《孔子诗论》、第二册的《鲁邦大旱》为一篇。《子羔》记述了孔子回答子羔所问尧、舜和禹、契、后稷之事,二帝三王的远古帝王系统。

上博二册《从政》甲乙篇,强调从政者要重视“五德”(宽、恭、惠、仁、敬),“不宽则无以容百姓,不恭则无以除辱,不惠则无以聚民,不仁则无以行政,不敬则事无成。”涉及政教法治,恭逊忠敬之道。此篇可与《论语》、《礼记》相会通,又可以与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相比较。

《为吏之道》也是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篇章,类似的文章在王家台秦简中也有一篇。

上博楚简第三册《仲弓》篇很有意思,记载了孔子与仲弓(冉雍)的对话。上博资料大大丰富了孔子与孔门弟子的思想内容。此篇记载冉雍为季桓子的家宰,请教孔子一些问题。孔子答曰“夫祭,至敬之……本也,所以立生也,不可不慎也。夫丧下至爱之卒也,所以成死也,不可不慎也;夫行,循华效……”在回答“为政何先”的提问时,孔子说:“昔三代之明王,有四海之内,犹徕……老老慈幼,先有司,举贤者,赦过举罪,政之始也。”此篇可与《论语》中《子路》、《颜渊》等篇记载的孔子与冉雍的对话相比照,更为丰富。如“老老慈幼”,不见于《论语》。(作者系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原载:郭齐勇著《中国儒学之精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责任编辑:丁梦钰]

标签:孔子 弟子 国学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