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总编辑邹明:进入智能时代 文化坚守始终必要


来源:凤凰网国学

用现代的人所懂的语言,所能接受的语言,更平等语言来传播我们中华的优秀文化。

【导言】2018年4月21日,“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暨“西湖论道:新时代的国学使命”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凤凰网副总裁、总编辑邹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坚守文化的方向不会错。国学对一个人洞察世界来说是最基本的基石,但传播当有策略,传播者不要认为把古代的那些文字拿到印刷品上,拿到网络上就是亲近文化。以下为采访实录:

嘉宾介绍:邹明,凤凰网副总裁、总编辑。

*本文系凤凰网国学频道独家专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采访/丁梦钰,整理/普庆玲

凤凰网国学: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2016年第二届国学大典启动仪式上,您曾经说过一句话,就是未来会进入智能时代,而人们对文化的坚守却是始终必要的。时隔两年,您的这份期许,或者说判断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邹明:我觉得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无论是我们过去的时代,还是未来的智能时代,甚至我们现在都在讨论一个新的发展的时代。我觉得对文化的坚守,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个人毕生的追求,无论是什么时代都该如此。这个跟时代的变化没有重大的关系,对文化的坚守,甚至是大家都在追求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我觉得这个方向是没有错的。在智能时代人们可能越来越物化了,包括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了,我们越来越要成为闲人,因为很多的工作都是智能化给你代替了,那这时候人们会产生一些很空虚的心理。那么这里面如何能够让社会更和谐,如何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和谐?我觉得文化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纽带。所以我觉得这个判断永远没有改变,在智能时代,甚至是超越智能时代,文化是和谐相处、互相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沟通基石。无论是对未来的文化,还是对我们古代的文化、对我们所坚守的国学都是如此,都是极为重要的。

凤凰网国学:您在这里说文化是比较广义的意思。

邹明:对。

凤凰网国学:您刚刚也提到了新时代。我们知道作为媒体,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或者说一个职能,就是对时代的观察,充当时代的观察者。那新时代我们也致力做新媒体,您觉得在两新的背景下,您对传统文化、对国学有怎样观察的经验?

邹明:我觉得无论是新时代旧时代,或者你刚才说的两新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它的基本是什么?我觉得每一个人观察都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洞察力不一样。一个国学知识渊博的人,和一个没有一点国学知识的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说对国学,对我们中国的国学,应该带有一种哲学历史认知,乃至于对当下的中国、对未来中国,乃至世界,应该要领悟这个基础。所以我说国学对一个人洞察世界来说是最基本的基石。所以我觉得我们凤凰网长期以来做国学宣传、报道和传播来说,就是身上有这个使命。

凤凰网国学:能不能从媒体的角度和立场,谈一谈您所观察到的传统文化的一些变化和近年来的情况。

邹明:我觉得这三年来,或者是更远一点,这四五年来,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国学了。因为从我们国家的高层领导到普通的企业领导都特别关注,也特别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但这里边我觉得有一个现象:我们国学大典特别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亲近国学”,但面临的主要受众可能是80后、90后这些人,甚至00后时代的人,那么我们如何亲近国学?

昨天我从北京飞到杭州,在飞机上我看杂志,有很多介绍中国古典文化的。我记得有一篇文章介绍宋词,可以说第一句话有三个字我都不认识,用了很古老的词汇、让人很难懂的词汇来介绍我们古代的文化。我觉得所谓的亲近文化,这个作者,作为传播者来说,不要认为把古代的那些文字拿到印刷品上,拿到网络上就是亲近文化,亲近国学,就是传播国学。你必须用80后、90后,乃至00后能够看得懂的语言去传播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这才是对的,而不是显得自己多么有文化,还得非逼着大家看你这篇文章去查字典,这才叫亲近国学。我觉得这是我们新时代传播国学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不要卖弄,因为毕竟不是2000年以前或1000年以前我们面临的时代。我觉得这是我们凤凰网,或者是我们这一代亲近国学、传播国学应该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用现代的人所懂的语言,所能接受的语言,更平等的语言来传播我们中华优秀文化。

凤凰网国学:可以说是寻找古今的一种共鸣。

邹明:对。

凤凰网国学:那您个人怎样定义,或者说定位我们媒体,比如说以凤凰网为例,如何扮演国学传播者,或者更广泛一点,文化传播者这样一个角色呢?

邹明:凤凰网将近20年了,特别重视文化的传播。我们大家都知道,可能我们凤凰网在资讯类方面很厉害,但实际上我跟大家说,我们在文化传播上也是很厉害的。我们最近这几年,无论做国学大典,还是做佛教文化的传播,乃至于我们做一些大的文化类的IP,都是在我们现在的网络市场上,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比如说我们坚持五年的“春天读诗”,“春天读诗”确实是五年前做的,没人理,但是做到今天,我觉得赢得了很多网民的欢迎。还有,我们做横跨两岸的“未央歌”,那是用两岸的民谣来拉起两岸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共鸣。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做的一些文化类的IP类的尝试,而且也是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我想,在这条路上凤凰网还是坚守自己文化的底蕴,还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值得大家喜欢和亲睐的文化类的节目。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专访凤凰网总编辑邹明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4/22/inter453_25850683_2_023817.jpg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