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尧舜禹“禅让”一说 古籍中究竟有多少漏洞?


来源:凤凰国学

关于先秦儒经中记载的尧、舜、禹禅位之事,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肯定,有的人否定,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尚书》已经肯定了三者的禅让关系,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

【编者按】近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辉先生撰文揭露中国古代“禅让制”的虚伪,在15000多字的论文《尧舜禹禅让属于虚构——对《尚书》、《孟子》等有关禅让记载的新解读》中,他详细分析了古代典籍中对尧舜禹禅让美谈的诸多漏洞,认为这一传说的出现,是因为儒家要为后世树立美好的政治榜样,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古代史家“为尊者讳”的笔法所致。本文节选自张松辉教授的论文第一节。

尧舜禅让图

关于尧、舜、禹之间的关系,《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论语》以及《孟子》等书都有记载,但第一次明确认为三者为禅让关系的是《孟子》:“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孟子·万章上》,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1983年版,第308-309页。]从此,禅让制度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美谈,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而我们认为,所谓的尧、舜、禹禅让,完全是虚构,根本就不存在。

古人对禅让说的争论

关于先秦儒经中记载的尧、舜、禹禅位之事,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肯定,有的人否定,还有的人根据自己立论的需要,一会儿持肯定态度,一会儿又持否定态度。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尚书》已经肯定了三者的禅让关系,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关于《尚书》中的记载,我们在下文分析。

《论语》中也没有明确讲三者是禅让关系,仅《尧曰》说:“尧曰:‘咨!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我们无法根据这些话就断定孔子肯定了禅让说。其后的《墨子•尚贤中》说:“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尧把天子的位置让给舜,并不能证明禅让制的存在,我们将在下文谈其理由。

根据“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的说法,不仅孔子承认禅让制,孟子对禅让说更是深信不疑。而另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则否认禅让制的存在,他在《荀子•正论》中说:

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故曰:诸侯有老,天子无老,有擅国,无擅天下,古今一也。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荀子•非十二子》曾批评孟子说:“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明确指出孟子自己造出许多故事言论,并把这些故事言论说成是“先君子”之言,结果后世小儒就信以为真了。荀子这样讲,大概也包括了尧、舜、禹禅让之事,因为孟子说禅让说出自孔子。

汉代画像石中的舜禹

荀子的弟子韩非在这个问题上则首鼠两端,时而肯定尧、舜、禹禅让的存在,时而又予以否认。我们看他自相矛盾的说法:

曰:“古之所谓圣君明王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彼曰:“何知其然也?”因曰:“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察四王之情,贪得人之意也;度其行,暴乱之兵也。”(《韩非子·说疑》)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也。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韩非子·五蠹》)

前一段话不承认禅让制的存在,认为尧、舜、禹之间完全是一种争夺关系,其目的纯粹是为了利益;而后一段话却又承认禅让制的存在,只是说他们相互禅让帝位的行为并不值得赞赏,因为当时当天子实在太辛苦了,无利可图。很明显,韩非子的观点是首鼠两端、自相矛盾的。

对禅让制持矛盾态度的还有《列子•杨朱》:

杨朱曰:“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然而舜耕于河阳,陶于雷泽,四体不得暂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不亲。行年三十,不告而娶。及受尧之禅,年已长,智已衰。商钧不才,禅位于禹,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穷毒者也。鮌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禹纂业事仇,惟荒土功,子产不字,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禅,卑宫室,美绂冕,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忧苦者也。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昔者尧、舜伪以天下让许由、善卷,而不失天下,亨祚百年。伯夷、叔齐实以孤竹君让而终亡其国,饿死于首阳之山。实、伪之辩,如此其省也。

第一段文字承认禅让制的存在,目的是要说明美名不值得追求,当君主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第二段文字又说尧舜把帝位禅让给贤人的行为,是虚伪的,并非出于他们的真心。既然尧、舜把帝位让给许由、善卷的行为是假惺惺的,那就自然说明他们也不会把帝位真心让给别人。

另一本值得注意的史书是《古本竹书纪年》,此书明白无误地记载了尧、舜、禹之间的残酷斗争: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

尧与舜是翁婿关系,为了权力,做女婿的囚禁了岳父,待帝位稳定后,又把岳父流放到了远方。这种政治斗争是何等的残酷!

近代学者顾颉刚、杨向奎认为尧、舜禅让是儒墨创造并进行宣传的,而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则说禅让制度反映了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情况。意见依然不统一。

*作者张松辉,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研究专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张松辉教授独家授权凤凰国学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延伸阅读】

尧舜禹“禅让”一说 古籍中究竟有多少漏洞?

尧舜斗争很残酷 禅让实为“女婿逼宫”?

“禅让制”纯属虚构 禹夺帝位舜晚景凄凉

后世津津乐道“禅让”美谈 曹丕一句话穿帮

历史学家顾颉刚:“禅让”是战国学者想象的乌托邦

[责任编辑:柳理]

标签:禅让 虚构 古籍 国学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