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读诗经(十五)最初的功业是通过战争建立的

妙读诗经(十五)最初的功业是通过战争建立的

【编者按】

学经典,贵在追根溯源,返璞归真,从源中得到真知,从“真”中悟出今天乃至今后我们可以吸取的养分。受凤凰网国学频道之“非常国学课”邀约,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学语文名师陶妙如开设《妙读诗经》连载专栏,包括爱情、战情、孝情、颂情、离别、发泄反抗、自然背景、守业、创世等系列解读,用“一诗(文)一本一时代”或者“一诗(文)一人一朝代”的思路,引导大家读一篇翻一本品一个时代。书要浸读,方可悟得,不求数量,只求读懂、读通、读活。

【妙读诗经·战争篇】

战术已难运用于今日,战略却具有永久的价值

——题记

祭祀祖先,歌颂祖德,以此来传承祖训,弘扬祖行,这是后人常做的事情。有的设案,有的设坛,有的修庙等,他们会根据不同现实条件做适合自己的祭祀活动。《诗经》共305篇,颂诗占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这些颂歌,是祭祀之歌。

周颂和商颂是两个朝代的颂歌,他们所歌颂的是天下之共主,当时也只经历了两朝(有资料可选编的),可为何鲁颂也与之并列?当时大小诸侯国数十,为何单单只有鲁颂编入。简单说来,鲁国最初是周公的封地,由其子伯禽代任,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周成王允许鲁国拥有郊祭文王的资格,可以奏天子礼乐。诸侯国中历史地位最高。历史是有选择性地,且编写历史的人是有喜好的,孔子是鲁国人,如果诸侯国要选一个代表,鲁颂入编也就很正常了。

从殷墟甲骨文的记录中,我们可知中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进入了信史时代。商朝兴起,夏朝衰落,纵观汤灭夏之过程,如果用文学评价《诗经》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第一座高峰之说法,我可以这样说:汤所运用的战略卓尔不凡,可谓中国战争史上的第一座高峰,所运用的宣传手段也可谓宣传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而此时的颂歌也是达到了赞美诗之巅峰。而这些颂歌又多是从征战胜利开始颂的。

我从《诗经》最后一篇《商颂∙殷武》开始来品读。

商颂∙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póu)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zhuó)是虔。松桷(jué)有梴(chān),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这是一首颂诗,是《商颂》最后一篇,也是《诗经》最后一篇,讲述的历史时期是殷商国势达到鼎盛之时,所颂之王是商朝立国后第二十三位君王武丁,兼颂第一位君王商汤。诗中提及的战争是武丁伐荆楚,成汤征氐羌。

商颂的写法与周颂及其它风雅之诗有所不同,其它诗多采用比兴手法,而此诗却采用直接述说。

颂武丁伐荆楚之功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开篇第一句,直接高歌殷王武丁威武挥鞭,征战荆楚的盛况。

挞:形声。从手,达声。本义:用鞭子或棍子打。此处解释为:威武挥鞭的样子。

殷武:殷商武丁。武丁在位时期,征鬼方,亡土方,平西羌,扩疆数千里。史书将武丁治国的59年间(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称为“武丁中兴”。

荆楚:商王为天下四方之共主,王都称为“大邑商”,亦称为“中商”,其余称“东土”“南土”“西土”“北土”为“四方”,连同“中商”称为“五方”。诸侯之外称方者甚多。如鬼方、土方、人方、井方、羌方等数十个。《禹贡》中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山与衡山的南面是荆州。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衡山在今湖南省衡山县。

"深入其阻,裒荆之旅",裒:俘虏。武丁的军队突破险阻,俘虏了荆楚部队。

“有截其所,汤孙之绪",截: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绪:前人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荆楚被征服,武丁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事业。

这几句颂武丁伐荆楚之功,译成现代歌词:

勇猛武丁,亲征荆楚。

深入险阻,荆兵全虏。

开疆拓土,敬告先祖。

颂武丁对荆楚治理的诱导

敬祖后安民。于是说: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

荆楚的人民,我和你们交流交流,你们是我大汤的南窗口,只要按照汤的指示,你们就能安居。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常: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通“尚”:尊敬,崇尚。

你们知道吗,我的先祖成汤征服氐、羌后,氐、羌的人没有敢不来进贡的,也没有敢不来朝见大王的,他们高喊:追随汤,追随汤。商王是天下之长。

这几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来颂武丁对荆楚治理的策略。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刚柔并举。

译成现代歌词:

偏僻荆楚,国之南方。

成汤建商,征氐战羌,

(旁白:他们呀)

不敢不进贡,不敢不朝王。

(旁白:这是为什么呢?)

殷王是天下之长。

颂对征服之地所施与的治理规范方略

你们应怎样做呢?

继续讲故事,进行规范引导。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辟:会意。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适:形声。本义:往,到。通“谪”:谴责,责备。

秉承天命设立法度:那时商都建在伟大的禹治理过的地方,人民每年定期来纳贡朝见,上天不会降祸,先王也没有责罚,春播秋收也没有耽误。

这五句,继续颂武丁秉承天命,对征服之地所施与的规范方略。

白话歌词:

(我的祖先们)

秉承天命立法度,大禹治地建商都。

(人民呀)

年年定期来朝贡,无灾无难得安居。

百姓安心勤劳动,春播秋收没耽误。

颂引导百姓守住底线的艺术

就讲些这样的故事,人民就会跟着来吗?

炫祖之功委婉了点,来点直接的,继续规范引导。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这几句进一步颂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本义:疆界;田界。

白话歌词:

武丁受命治天下,百姓恭顺又谨严。

不过分,不随意,不懈怠,不闲懒。

各国民众听清楚,各守其界福自来。

颂后人对武丁的景仰

不赞他怎么治理的了,颂颂他治理的效果及后人对他的景仰。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武丁是盘庚迁都后之商朝中兴之主。武丁尊贤为师,唯才是举,运筹帷幄,使殷商国势达到鼎盛。历史上称之为“武丁中兴”时代。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用这两句诗来渲染都城像展翅飞翔的鸟状,四方都仰望着他。

“赫赫厥声,濯濯厥灵。”他有显耀的声威,他有盛大的威灵。用这两句极颂武丁声威赫赫,威灵盛大,代天治理。

“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他用长寿和安宁,来祝福我们后人。求长寿求安宁,这恐怕是自古至今人民所求首选吧。

白话歌词:

殷商都城,跃跃振翅,

天下四方,众目所望。

声威显耀,威灵盛大。

长寿康宁,福佑后人。

(注:商族以玄鸟为图腾。)

修建庙宇,万代瞻仰

如此盛德,后人如何纪念?

修建庙宇,万代瞻仰。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景山:不是现代的景山。景山:大山。一说山名。

这几句描写修建武丁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明确表明建庙木材,采自景山,是用松柏,也可说象征武丁的中兴业绩像松柏长青。

白话歌词:

登上景山,松柏挺直。

伐木远搬,刨皮削枝。

松木成椽,楹柱粗圆。

正殿落成,神灵安恬。

初略的读完《殷武》,感觉这颂歌就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六节诗,将一个中兴王描摹得栩栩如生。威武挥鞭征伐的图景,征服后刚柔并济的引导,用宣扬先祖之做法间接告知人民:代天治理,同时又强调具体做法。导之有法,诱之有方,行之有效,武功文治,不愧为中兴之主。

颂词、祭祀之极,仪式感的意义

《殷武》已读,再赏《玄鸟》:

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神圣祖先诞生,伟大商汤立国,勇武武丁中兴,《玄鸟》一诗颂历代圣君。且是采用对比式层层递进的颂一代比一代强。

商汤时,征伐四方事业的开始:“宅殷土芒芒”“正域彼四方”。

武丁时:中兴事业之盛美来临:“邦畿千里”“肇域彼四海”。

全诗巧妙地运用数字将武丁时代之盛作特写:“四方”“九有”“十乘”“千里”“四海”“百禄”,体现出强盛之极。

当然,这是祭祀颂诗,写商“受天命”治国,写得渊源古老,神性庄严,气势雄壮。由此推测这种祭祀场面:声势是浩大的,音调是高亢的。由此也明白了古时,帝王之家借助祭祀来传递“受天命”信息,举行盛大的祭祀,就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有仪式感,便生敬畏心。

从伐荆楚、征氐羌来看,最初的功业是通过战争开始建立的,但《殷武》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战争之后的安抚、教化才是和平盛世来临的基础。

由此,也知战争不是政治的目的,战争只是政治的手段。祭祀亦然。

【作者简介】

陶妙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中学语文专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让爱智慧》《做温暖的教育》《中华最美诗文选》12册、《大国教育》《心界》《丈量》等,其中《最美论语》《最美易经》为中英文版。主编的《最美唐诗》《最美宋词》输出新加波,成为国际中文教材。

【推荐阅读】

妙读诗经(一)辽使为何成为东坡粉|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二)学习应从基础开始|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三)孔子为什么反复提醒要读诗?|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四)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含在诗里|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五)诗是理解传统文化的法门|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六)诗连接着历史与未来|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七)在明亮灵性的意境里 他们自由恋爱|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八)桃夭之美:相亲有标准

妙读诗经(九)“吃瓜男女”的爱情真谛

妙读诗经(十)问世间情为何物

妙读诗经(十一)单相思也是一种风景 

妙读诗经(十二)古代结婚是有节奏有仪式的 

妙读诗经(十三)自由恋爱 婚姻就会长久吗? 

妙读诗经(十四)和平从哪里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