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读诗经(十六)中国战争史上第一轮“持久战”

妙读诗经(十六)中国战争史上第一轮“持久战”

【编者按】

学经典,贵在追根溯源,返璞归真,从源中得到真知,从“真”中悟出今天乃至今后我们可以吸取的养分。受凤凰网国学频道之“非常国学课”邀约,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学语文名师陶妙如开设《妙读诗经》连载专栏,包括爱情、战情、孝情、颂情、离别、发泄反抗、自然背景、守业、创世等系列解读,用“一诗(文)一本一时代”或者“一诗(文)一人一朝代”的思路,引导大家读一篇翻一本品一个时代。书要浸读,方可悟得,不求数量,只求读懂、读通、读活。

【妙读诗经·战争篇】

战术已难运用于今日,战略却具有永久的价值。

——题记

每一个朝代的更替或国家新立,多是伴随着战争发生的,而战争的天平最终终是会偏向仁义的一方。商朝灭夏,从时间上看,可谓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轮“持久战”。从过程和结果上看,都昭示了一个真理:仁者无敌!

汤自桀之三十五年(前1784年)迁亳(bó),翌年即开始征讨,至桀五十三年(前1766年)始灭夏,其间经十八年的兼并扩张。这是弱小蚕食强大的经典案例。汤初兴之时,只亳是基地,仅仅拥有地七十里,而夏是当时天下共主。汤采用从近处着手恩化与征战同步,一步一步推进,直到已统治天下长达四百七十余年的夏朝灭亡。他们采用的宣传、情报、攻势策略,今天依然不过时。心理战、宣传战、间谍战、宗教思想战、孤立战、迂回战、绝地反击战,等等,无所不用,用之无所不至极,但始终坚持一个出发点:仁。

用如此有限之实力,能推翻统治中原四百余年的夏朝,建立商朝。这个过程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一些战略值得去挖掘。


商代夏流程

商族是夷族,又是夏之方伯,以下犯上,以夷侵夏,不易获得人心。凭什么获得成功?

《竹书纪年》

十五年,商侯履遷于亳。

十七年,商使伊尹來朝。

二十年,伊尹歸于商及汝鳩、汝方,會于北門。

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于夏臺。

二十三年,釋商侯履,諸侯遂賓于商。

二十六年,商滅溫。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會諸侯于景亳。遂征韋,商師取韋。遂征顧。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師取顧。三日竝出。費伯昌出奔商。冬十月,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殺其大夫關龍逢。商師征昆吾。冬,聆隧災。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戰于鳴條,夏師敗績,桀出奔三朡,商師征三朡,戰于郕,獲桀于焦門,放之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

下面我们以《诗经·长发》为起点,粗略地谈谈商灭夏的一些战略。


为民谋福

商汤的政治措施是广施仁政,而所发动的战争也是为达仁政的手段。

长发

商颂∙长发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qiú),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páng)。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nǎn)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第一章:追述商国智慧的始祖,颂扬商契受天命出生立国,蒙承天赐,吉祥久长。

第二章:歌颂商契建国施政,国家发展兴盛,盛赞开拓疆土的武功。

第三章:歌颂成汤继承和发展先祖功业,明德敬天,受天命成为九州之主。

第四章:歌颂成汤奉行天意温厚施政,刚柔适中,为诸侯表率,因得天赐百禄。

第五章:歌颂成汤的强大武力可以保障天下的安宁,为诸侯所依靠,因得天赐百禄。

第六章:歌颂成汤讨伐夏桀及其从国而平定天下。

第七章歌颂成汤是上天之子,上帝降赐伊尹辅佐他建立功业。

在《孟子∙滕文公下》一文中,有这样文段: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毫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

大意是,商汤在亳地的时候,与葛国相邻。葛伯是个行为放纵不守礼法的人,从来不祭祀其祖先和天地。汤派人去问原因,葛伯说“没有牛羊来作祭品。”汤派人送去了牛羊。葛伯将牛羊杀来吃了,没祭祀。

汤再次派人去问原因,葛伯回答:“我没有祭祀用的粮食。”

汤派属下去帮葛伯耕种土地,老弱者负责往田边送饭。葛伯率领他的民众在半路上截拦送饭的人,夺取所携饭菜,不肯给的就杀死。有一小孩携带着黄米和肉,葛伯杀了小孩,夺了所带饭菜。《尚书》上说:‘葛伯恨送饭的人’,就指这件事。

商汤王因小孩的被杀而起兵征讨,四海之内的人都说:“这不是贪图天下的财富,而是要为屈死的平民百姓报仇雪恨。”

汤开始统一天下的大业,就是从征讨葛国展开的,自此,经十一次大的征伐,次次胜利,天下无敌。汤率兵向东攻伐,西边的民众就埋怨;汤率兵南征,北边的百姓就埋怨,纷纷说:“为什么不先来攻伐我们这里?”可见百姓的盼望心情,就像久旱之后盼望下雨一样。因为商汤攻占的地方,商人继续买卖,农民仍旧耕田种地,只是诛杀暴君,安抚百姓,就像及时雨的到来,百姓们极为高兴。

若是真施仁政,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伸长了脖子在盼着,要拥护这样的人来做君主。


网开三面

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是执政者推行的手段是否合符仁政。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熟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选自《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篇》

这个故事《史记.殷本纪》也收录了,用以说明成汤布德施惠的政策赢得了诸侯的信任,不少国家都归附于他。

故事大意是:

商汤在郊外看见猎人四面设网,并听祷告说:“从天上坠落的,从地上生出的,从四方来的,让它们都坠落到我的网上。”汤说:“真这样的话,禽兽就被杀光了。除了桀那样的暴君,谁还会做这种事呢?”汤收起三面的网,只在一面设网,重新教那人祷告说:“从前蜘蛛织网,现在的人也学着织。想向左去的向左,想向右去的向右,想向高处去的就向高处,想向低处去的就向低处,我只捕取那些触犯天命的(那些想死的)。”

汉水南岸国家的人听说了,说道:“商汤的仁德遍及禽兽了啊。”于是四方十多个诸侯国来归顺商汤。

正如《孟子·梁惠王下》:“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上智为间

《夏书·胤征》篇中有“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汤与伊尹志谋代夏,伊尹便到夏谋职,获取情报。军事情报的作用非凡,《孙子兵法∙用间篇》中有这样两段话: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用“间”成功,需要“间者”既有卓绝的才智,又有坚忍的意志,还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而这样才德兼备的间者只有明君贤将才能真正地吸引和驾驭。间者是明君贤将放出去的风筝,连接他们的纽带不是利而是“仁”。有时候扭转战局的不是百万雄师,而是一二位间者。

上智为间,一切的事物只要我们追溯到那个根子上,就能豁然开朗。


替天行道

商汤在颠覆夏王朝之前对夏采取的策略是:不着急,慢慢来。一面披露夏桀罪行,动摇民心,一面德惠并施,引导民向。每一次战前,都有动员,那种宣传可谓句句动心。

以夏商鸣条之战为例。夏商鸣条之战是终结夏朝之战。征讨前,汤这样做战前动员: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汤誓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民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曷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易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动员令,层层递进,有艺术:

“非台小子,民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开篇说明,不是我要这样做,而是上天的命令,我不敢抗命。

不是我要发难,是夏桀罪恶滔天。

上天命令我讨伐,我能抗命吗?

接着,抛出选择题,其实是填空题,去掉民众心中顾虑。

你们会说,我不顾及你们的生活,不种庄稼,却去征讨夏王。

你们说的这些我也知道,可夏桀罪恶实在太多。

我敬畏上天,不敢不去征讨。

紧接着,强化夏桀最恶,让民众心理对夏桀产生反抗。

现在,你们会问,夏桀到底有哪些罪,一定要去讨伐。我告诉大家,你们不知道的一些事情:

夏桀耗尽了国力,损害了国家,民众已经愤怒,不愿听从夏王号令,已经到了官怒民怨的地步,并痛恨地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消失?我们和你都会灭亡。”夏桀的德行败坏到这种程度,你们说,我能不讨伐他吗?

一句,“我能不讨伐他吗?”民众顺口就回答“不能”!于是,群情激愤之氛围就形成了。血气一旦被激发,就只要顺势的引导了。

人有趋利之心,更有畏死之情。还得将死与利说明白,以固信心!

你们只要辅佐我,代天执行对夏桀的惩罚,我将大大的赏赐你们(超过你种庄稼所得)!

你们不要不相信,我绝不会食言。

当然啦,如果你们不听从我的誓言,我就杀了你们的儿子,谁也别想侥幸被宽免。

意图明确,惟有跟着我你才有发财的路!

从《汤誓》全文看来,抓住了人心和人性最根本的几个需求点:先表明战争的正义性,接着渲染战争的紧迫性,最后从正反两面强调参战的必要性。整个战前动员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胁之以威,字字有力,句句有声,极富感染力和煽动性。


持久战+蚕食战+迂回战+农村包围城市战

 下面是商灭夏的作战经过图。从图中可看出商之战略是蚕食战+迂回战亦或说是农村包围城市。由黄河南岸西进,至潼关附近始渡河而北,然后由河曲部迂回夏都之西方,绝其后退之路,出奇不意,逼迫夏桀仓促应战。

其实夏本有不速亡之策,自大禹时代就有了“城”的创造,安邑就是王都,想必有城的设置。汤远道而来,只有速战才有胜算。若夏据城固守,不予交战,等到汤兵力乏、粮草不济之时再战,胜败未定也。

然,已经昏庸之人,多是失去了理智的。

夏商鸣条之战,夏终结,商为天下共主。


商灭夏之思考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大概意思:祖皇明训,人民可亲近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才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取胜于我。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还担心别人不敬?                              

如此,想到了习近平主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亘古亦然,概莫能外。

【作者简介】

陶妙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中学语文专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让爱智慧》《做温暖的教育》《中华最美诗文选》12册、《大国教育》《心界》《丈量》等,其中《最美论语》《最美易经》为中英文版。主编的《最美唐诗》《最美宋词》输出新加波,成为国际中文教材。

【推荐阅读】

妙读诗经(一)辽使为何成为东坡粉|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二)学习应从基础开始|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三)孔子为什么反复提醒要读诗?|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四)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含在诗里|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五)诗是理解传统文化的法门|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六)诗连接着历史与未来|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七)在明亮灵性的意境里 他们自由恋爱|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八)桃夭之美:相亲有标准

妙读诗经(九)“吃瓜男女”的爱情真谛

妙读诗经(十)问世间情为何物

妙读诗经(十一)单相思也是一种风景 

妙读诗经(十二)古代结婚是有节奏有仪式的 

妙读诗经(十三)自由恋爱 婚姻就会长久吗? 

妙读诗经(十四)和平从哪里来? 

妙读诗经(十五)最初的功业是通过战争建立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