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读诗经|依赖·独立·碰撞——战后颁奖的战略意义及启示

妙读诗经|依赖·独立·碰撞——战后颁奖的战略意义及启示

【编者按】

学经典,贵在追根溯源,返璞归真,从源中得到真知,从“真”中悟出今天乃至今后我们可以吸取的养分。受凤凰网国学频道之“非常国学课”邀约,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学语文名师陶妙如开设《妙读诗经》连载专栏,包括爱情、战情、孝情、颂情、离别、发泄反抗、自然背景、守业、创世等系列解读,用“一诗(文)一本一时代”或者“一诗(文)一人一朝代”的思路,引导大家读一篇翻一本品一个时代。书要浸读,方可悟得,不求数量,只求读懂、读通、读活。

【妙读诗经·战争篇】

战术已难运用于今日,战略却具有永久的价值。

——题记

有人问:“写文章如同做人,定位要准确,措辞要精准,得意不忘形”这句话很简单,也很深奥,想听听具体解读。

那是我在大臣张仲赞美同僚大臣尹吉甫的《六月》诗中说的,意在提醒自己,在会用眼睛看美好的基础上,做人注意三点:其一,定位准确,任何事情都在法则之内,若想超越法则或沟通法则除非通晓法则并能被法则所容方可。其二,措辞精准,说话写文要适度,要会用眼睛看美好,会欣赏别人,但不能夸饰,夸赞过分,你自己有阿谀之嫌,也会将所赞之人推向尴尬之境,恰如其分方得自如。第三,得意不忘形,人只有保持理性才会看清楚前面的路,并携温情同步才可能步步稳行。

妙读诗经|依赖·独立·碰撞——战后颁奖的战略意义及启示

《大雅·江汉》别有风味

大雅·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yú)。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滔滔,壮士英豪。不是游逛,淮夷征讨。戎车如飞,战旗飘飘。不贪安逸,淮夷除暴。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浩荡,壮士无双。征讨乱国,捷报告王。四方已平,周邦安定。暂无纷争,王心可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江汉之滨,王命召虎:开辟四方,治理疆土。不扰不过,政教为准。划界治理,直至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王命召虎,当众宣示:文武受命,你祖栋梁。别说为我,承接祖业。创建大功,永赐尔福。

釐(lài)尔圭瓒,秬(jù)鬯(chàng)一卣(yǒu)。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赐你玉杓,黍酒一壶。祭告祖神,王赐田土。周朝册封,仪式照旧。召虎叩拜:天子万岁!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召虎叩拜,为报王恩,作召公簋(guǐ):天子万寿,明德天子,美名无止,文治德政,协和四方。

《大雅·江汉》一诗的作者召虎是随征将领也是兼任的战地记者。

第一二两章,用长江、汉水宽阔水势起兴,衬托宣王亲征浩荡的气势,构造出必胜的态势。用“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简介天子到此不为游乐,是为平叛。至于如何平叛,诗中以“经营四方,告成于王”一句概括征讨之事。作为随王出征之帅,如此用语势大却又自然,称赞不露痕迹,很是恰当。

第三、四、五章截取“受命”“受封”两个特殊场景,来突出宣王是雄才大略之英主,值得为之效命。

第三章,召虎受命。宣王的发召,彰显出宣王雄主之气魄。君王的雄才大略需要人去落实,落实的人既要有策划力也要有执行力。而召公就是这样的杰出人才,厉王躲避时期,朝中一切由周公召公共同治理称之为“共和时期”,这里的周公是周公旦的后人,召公即召虎,是召公姬奭(召康公)的后人,周朝诸侯国召国君主之一。

宣王的命令,召虎落实了。落实了,就要嘉奖。有功就要大力宣扬,就要让大家都知道。

第四、五章颁奖的仪式:

召来召虎,君臣聚集,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当众宣示奖励召虎。

大大的精神鼓励:继承乃祖荣光;丰厚的物品同步: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还赐你山水田畴。精神鼓励,给予人信仰与追求,而物质鼓励则巩固人的信仰与追求。

听到这里,召虎激动不已,叩首高呼:天子万岁!

召虎深知,我是有本事的,可是有本事的人很多,如果不是宣王给我机会,提供平台,我的本事也显示不出来,内心感恩不已,为报答天子圣恩,召虎敬献赞颂宣王的纪念簋。

此诗在宣王三年秦仲伐西戎、宣王五年尹吉甫伐猃狁、方叔伐荆蛮之后,如前面诗一样也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却着重描写成功的赏赐和纪念,来宣扬文德。

纵观诗经中的战争诗,描写战前准备和战后总结的篇幅较多,而直接写战争过程的相对很少,准备充分说明,君主不轻易发动战争,战则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战后详细总结,大力表彰意在把战果最大化,让挑衅叛乱者畏惧,让忠臣良将更加忠诚,让百姓更有向心力。

从宣王话中看君臣定位

召虎救过太子静(一作:靖,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从《大雅·江汉》中可以看出:召虎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更加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君圣臣强,国家兴旺。

商汤是圣君,他与伊尹是一种战略伙伴的关系。

周文王是圣君,他与姜太公也是一种伙伴关系。

周武王是明主,周公旦是圣臣。

至于具体何种伙伴关系前文均有提及,在此不作细说。

从商汤至宣王,经千年的历史后,到宣王时期,君臣关系又会是怎样的呢?

《大雅·江汉》中,一句“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明确了君臣职责:莫说是为了我宣王,光大祖德是你的担当。

“小子”在这里是自称谦词。《诗经》中《周颂·闵予小子》是周成王自称。

宣王大张旗鼓,当众宣示奖励召虎时这样说,很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君臣之间是伙伴关系。我们合作是为了达成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互相依赖,又相对独立,每位伙伴都要竭尽全力协同出谋出力,幸福是大家共同营造的。这不仅仅是说给召虎听,也有提醒百官之意。

这种相互依赖而又独立的关系确实是分封制下的社会结构特征。

妙读诗经|依赖·独立·碰撞——战后颁奖的战略意义及启示

每一位大臣、士兵都是为自己而战,为家而战,继而为国而战,家国家国,保国就是保家。宣王强调“无曰予小子”,是强调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诸侯国是有相对独立的区间的,在这个区间里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诸侯国因国君的贤能与否而发展不同。

许多诸侯国因定位不准,经营不善而被淘汰。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宣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让各路精英聪明才智有了碰撞的机会,从而形成了强大的聚合力和创造力,于是有了宣王中兴。

有贤君想做出一番伟业,还得有贤臣去实施他的宏图,同时还要有君臣之间良性碰撞的环境。这在之后的《荀子尧问》中有一段话,很有研究价值:

昔者,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喜色。

吴起进曰:“今者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

武侯曰:“未也,庄王之语奈何?”

吴起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有喜色,何也?”

武侯逡巡而谢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魏武侯上朝时,他的智慧盖过了所有的大臣,退朝后他面露喜色。

吴起用楚庄王的例子来提醒魏武侯。面对同样的情况时,楚庄王面露忧色地说:

诸侯获得师傅的称王天下,获得朋友的称霸诸侯,获得解决疑惑者的保存国家,自行谋划而没有谁及得上自己的就灭亡。

楚庄王觉得自己没有才能,而大臣们都不及他,这是亡国之兆。 

魏武侯因此幡然醒悟。

君臣之间有思想、见解、谋略的碰撞是国家持续强盛的关键元素。

依赖、独立和碰撞关系在今日之运用

《大雅江汉》是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拿它作为怎样来看待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个人与集团的关系,学生与学习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的定位、建立也挺有意义的。

相互依赖,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完成重大的项目就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而团队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其特殊的位置,每个人完成自己该做的,合起来就是一幅杰作。作用有大小,是否可以取代,能否成为彼此依赖的一份,都取决于你个体的能量。

但无论你取得多大成就,也不要认为所有的获得都是理所当然,理应所得,要学会珍惜。有人说,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很可能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爱民掌权,不执着名而顺应自然规律;在展身作为,却又能功成身退的过程中,能如雌随雄。君臣都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

在宣王时期的“独立”,很大程度上是说有独立的生存空间——诸侯国。而今天的“独立”,我想更多是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领域。不人云亦云,也不随波逐流,更不失固有的血脉,又不落后于世界之思潮。

我们此处的碰撞是思想上、策略上的相互作用。《荀子·尧问》中一段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伯禽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

对曰: “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也。”

周公曰:“呜呼!以人恶为美德乎?君子好以道德,故其民归道。彼其宽也,出无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窭小也。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彼争者均者之气也,女又美之!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曰:‘无越 踰不见士。’见士问曰:‘无乃不察乎?’不闻即物少至,少至则浅。彼浅者,贱 人之道也,女又美之!”  

周公旦让伯禽的师傅评价伯禽的优点。

伯禽的师傅说了三点:为人宽大,喜欢靠自己的才智行事,谨慎。

周公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一味宽大,那么赏赐就会不加分别了;靠自己的才智行事,这是使他浅陋无知而胸怀狭窄的根源;太谨慎,就可能使他变得孤陋寡闻。  

君臣之间的这种良性碰撞,折射出不同阶层不同视角下对同一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利弊的不同分析,从而为决策层提供更全面更理性的决策依据,这也是一个王朝长治久安的根基所在。

治国不忘初心,聚人不忘人本。要生存,要发展,要鼎盛,需要相互依赖支撑、又能独立思想,有碰撞才会有创新。

《大雅·江汉》,不仅仅是诗,还能从中体悟到能够发展创新直至顶峰的思路:这是一个群聚的地球,人与人、国与国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相对独立,这样和平共处,不再在如何保证生存上纠结,而在寻求生存质量上探究,这应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战争史》台湾三军大学编著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2.12

2.《诗经译注》程俊英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7(十三经译注)

3.《诗经译注》周振甫译注 2版(修订本)北京 中华书局 2010.3

4.诗经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4

【作者简介】

陶妙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中学语文专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让爱智慧》《做温暖的教育》《中华最美诗文选》12册、《大国教育》《心界》《丈量》《易经里的教育》等,与张修明合著《最美易经》《最美论语》中英文版,主编的《最美唐诗》《最美宋词》输出新加坡,成为国际中文教材。

【推荐阅读】

妙读诗经(一)辽使为何成为东坡粉|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二)学习应从基础开始|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三)孔子为什么反复提醒要读诗?|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四)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含在诗里|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五)诗是理解传统文化的法门|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六)诗连接着历史与未来|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七)在明亮灵性的意境里 他们自由恋爱|非常国学课 

妙读诗经(八)桃夭之美:相亲有标准

妙读诗经(九)“吃瓜男女”的爱情真谛

妙读诗经(十)问世间情为何物

妙读诗经(十一)单相思也是一种风景 

妙读诗经(十二)古代结婚是有节奏有仪式的 

妙读诗经(十三)自由恋爱 婚姻就会长久吗? 

妙读诗经(十四)和平从哪里来? 

妙读诗经(十五)最初的功业是通过战争建立的

妙读诗经(十六)中国战争史上第一轮“持久战”

妙读诗经(十七)四代接力 周担大任:《诗经》里的周朝创业史

妙读诗经(十八)大事件里小人物的心思

妙读诗经(十九)用舞剧总结战争 每一个动作都蕴含深意

妙读诗经(二十)历史上最早的军演 不只是威武壮观

妙读诗经(二十一)“中华诗祖”还是一位统兵元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