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经典,贵在追根溯源,返璞归真,从源中得到真知,从“真”中悟出今天乃至今后我们可以吸取的养分。受凤凰网国学频道之“非常国学课”邀约,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学语文名师陶妙如开设《妙读诗经》连载专栏,包括爱情、战情、孝情、颂情、离别、发泄反抗、自然背景、守业、创世等系列解读,用“一诗(文)一本一时代”或者“一诗(文)一人一朝代”的思路,引导大家读一篇翻一本品一个时代。书要浸读,方可悟得,不求数量,只求读懂、读通、读活。
建筑本身就是风水,风水的力量在建筑景观里。
——题记
大雅·公刘,选址定都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辑:车子)
笃诚公刘,不满现状。分疆划界,积粮满仓。裹着干粮,小袋大囊,车马整齐,挽弓执矛,持盾握斧,迁徙启程。
【第一章】充分准备,迁徙启程。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胥:察看,视察)
笃诚公刘,视察原野,百姓紧随,民心顺畅,没有抱怨。忽登山顶,忽下平原。以何佩饰?美玉琼瑶,鞘口玉饰。
【第二章】游走择地,王民心安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诚公刘,考察百泉,细察溥原。登上南冈,发现京丘。京野开阔,就选此地,建筑居处。顿时言笑,顿时欢呼。
【第三章】选地京郊,王民心欢。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诚公刘,依京定都。群臣侍从,赴宴入席。宾主依次,先祭神灵。执豕为肴,用瓢酌酒。食之饮之,公刘为首。
【第四章】规划都鄙。都的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建庙有丘壑。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诚公刘,辟地宽长,丈原量山。依据阴阳,勘明水情。组队分班,勘察深沟,开荒种粮,开发西山,豳地宽广。
【第五章】察阴阳寒暖,明流泉浸润,进行农田开垦规划,造田有蓝图。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笃诚公刘,豳地筑宫。横渡渭水,砺石锻石。块块基好,家家安居。大河两岸,住房绵延。居室稠密,到芮水湾。
【第六章】宫室民居之况。可谓早期农业皇城图。
《大雅·公刘》看建筑选址的几种意识
《大雅·公刘》呈现了公刘率众选择新地创建理想城镇的全过程,从准备选址到勘察选址到整体建筑布局,似一幅长长的画卷,而从画卷中,则可以知道先民们对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的向往和获得这种环境所需的条件要求,概括起来大约需要具备六种意识。
长远发展意识
“匪居匪康”多家解释为“不宜安居”,理由是“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刘乃避中国之难,逐平西戎,而迁其民邑于豳焉。”这是《毛诗故训传》之说。其他专家学者也多认为公刘是率众避乱由邰迁豳(公刘迁豳(bin,彬,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一带)。
从“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诗句来看,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还是可以生活的。但要发展,显然需要寻找更好的地方。乱中不会有这种大张旗鼓从容自在的生活场景出现,“康”字甲骨本义为筛糠,借作大路,安乐,安定。在此处解释为“不满足现状”更与诗意相合。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一段话: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意思是说: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
现在所居之地,不利更大发展,不满足现状,就需要寻求更好的地方发展,所以这次迁都行动不是被动的迁徙,而是主动的选择。
充分准备意识
从中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几大古都被选为后来王朝的都城来看,迁址前要精通风水堪舆之术的人仔细查看。看风水,是古代行大事之前必做的。
风水包括相天相地相人也包括相势也就是说预测。《大雅·公刘》是《诗经》中最先呈现迁址建邑信息的诗,公刘年代当是夏末时期,时局已不稳定,选择此时迁址,应是公刘预测出发展壮大的契机。
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是自古经验。带着大队伍前行,事先准备就务必充分。虽然没有后代王朝那样先勘测再迁址,但各方准备仍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心理准备,生活准备,一切变化的应对准备。从诗句“思辑用光”来看准备是充分的,信心是满满的。启程前,积粮满仓,制成干粮,又一袋一袋包装,生活有保障。启程时,挽弓带箭,持盾握斧,武备安全有所持。最后,“爰方启行”爰,甲骨文字形:象两手引取器物之形。有相援之意。同“缓”。相互关照,有序有度从容启程。
从“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于时言言,于时语语。”“食之饮之,公刘为首。”“止旅乃密,芮鞫之即”诗句可知,民众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迁都一事有很深的认同感,这也从侧面说明公刘在前期的思想动员工作很到位。
建筑风水常识
公刘是《诗经》中建邑实名最早的一位有建筑案例的部落首领,也是暂时有实名的风水大师之一。为什么说是暂时,因为在河南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里展出了“华夏第一王都”的复原图。
二里头2号宫殿复原图
远古时,从事求神、占卜等活动的人叫“巫”,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的人叫“史”。这些职务最初往往由一人兼任,统称“巫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分工日趋细密,“巫”和“史”分离,且逐渐职业化,这些巫史通常都具备丰富的建筑风水知识,是政府和民众兴建各类建筑时务必咨询的顾问。
水是好风水的基本元素之一,从先民们生活的遗址可知黄河、长江流域是人们生活的源地。
高地为靠是好风水的元素之一,山水相依,风有挡,水有源。
开阔广大拓展有地是元素之一,不然也不用从小地方往大地方迁了。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元素之一,农耕的基本条件,适宜生活的地方。
建筑信仰意识
人类早期,部落首领都是精通天文历法之人,承担着“巫”和“史”的职能。巫史是早期的兼职风水师,巫为我们预测未来,史为我们记忆过去,二者为人类在时间的纵坐标上标上了刻度。巫史让我们的信仰有了形而上的归宿,而建筑让我们的信仰有了物化的依托,二者的结合,让我们的先民们成为了大地上最坚强有力的文化存在。
宗庙凝聚信仰,家园给人归宿,何处建庙何处建家,用心感悟,任谁都知。人自带风水,其实就是人自然的掌握了风水。公刘率众找到了豳地,登高远望,不觉心旷神怡,所谓风水风水,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天、地、风、水皆上等,一站到那里,就觉得身心舒畅,如沐春风,这就是风水宝地。“于时处处,于时庐旅”,城邑建在这里,必会福禄延绵,后世显贵。公刘的这次迁址为他的氏族绵延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兴起有过程,选址择定的环境,是先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无数城镇发展的一种态势。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是大事,建立都邑,宗庙是首先要立起的建筑。
建筑本身就是风水,民众要团结一心,形成凝聚力,首先就得建立起一种万众朝着一个方向的信仰意识。
“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这是宗庙建成,进行典礼,礼成宴饮之情景。
“于京斯依”“君之宗之”先建宫室,确定领袖身份。很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向往,树起了一座丰碑,可谓纲举目张,众望有归。
如果说,舒适安全的民居带给人的是现实的安稳,那么雄伟肃穆的宗庙则把人引向圣洁的精神世界。黑格尔也曾说:建筑的任务是在人和神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一个统一的核心。
宗庙建筑的最大意义在于建立信仰,凝聚人心!
勘测专业意识
不是有水有山就一定有了好风水,适宜人居发展的好风水,关键还要有人根据地形地貌地质地性和天文和人文等的专业来勘测才能形成。有水,人居水流的何方,有山,在山的什么位置,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既溥且长,既景乃冈”,景:同影,这里用作动词。冈:也作动词,登岗。意思是开垦的土地面积很大,测日影定方向,还登上山岗观察。
“相其阴阳,观其流泉”,阴:山北。阳:山南是说察看了山南山北,还察看山泉流水的情况。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把军队分成三批,轮流服役测量低洼地,整田种粮。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夕阳:山的西面代称。荒:广大。测量到山的西面,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豳地)实在是很广大的。
勘察地形地势之时,要注意山的向背,水的流向;测量并划分土地为耕地与建地时,要考虑到居住环境的舒适便利、也要顾及建筑材料是否容易就地取材;使百姓能在肥沃的原野耕作,就要考虑有足够的水源可供灌溉,有充足的日光照射,房舍依傍着山坡、顺着河流蜿蜒而建,既有材薪取水之便、又可免于水淹之患。
中国文化尚博不尚专,尤其是在商周时期社会分工还没有今天这样细化,许多领域没有职业化的专业人才。然一切专源生于博,中华文化有包罗万有,随物赋形的特性,那些站在中华文化源头的缔造者,他们没有任何行业的执业资格,但他们懂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人文、数理等多项学科且能综合运用为大众生活带来方便,他们是时代的师者、智者、领袖者。
统筹规划意识
局部的风水可能很好,但如果与整体违和,终不能成为好风水。城市建设务必整体规划。
确定城址之后,就需要规划都鄙。都的规划,不仅是经营一座城或说国,同时要布局城外一切生产生活基地。《荀子·富国篇》中“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周礼·天官》中“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礼记·王制》中“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等语,均提出了建筑的整体规划性。
从“皇涧两岸,延至过涧。居室稠密,到芮水湾”勾画出居住分布大势,居民之宅背依沟崖缓坡,面朝清涧川流,涉渭、芮水二词可见豳地生活生产都不离水,这样布局,风气自然日开,民众自然日众,规模自然日广,有方兴未艾之象.郑笺曰:“周朝王业,既兆于此也。”
《大雅·公刘》一诗,在行动中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具体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从“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的形象,到“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勘察情景,均将人景合一,景中灵魂是人,人使景如生。诗是人的诗,景是人中景,建筑是人的建筑。
建筑布局是一种造型艺术,是风水的实践运用,建筑诗是文学,是将生活艺术的展现。
风,映射的是天,水,连接的是地,人则调和于其间。好风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
作者:陶妙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中学语文专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让爱智慧》《做温暖的教育》《中华最美诗文选》12册、《大国教育》《心界》《丈量》《易经里的教育》等,与张修明合著《最美易经》《最美论语》中英文版,主编的《最美唐诗》《最美宋词》输出新加坡,成为国际中文教材。
*本文经作者授权凤凰网国学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